新一轮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方案实施 预计市对区将年均新增下放财力约150亿元
五大措施增强区级财力保民生
新一轮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正式启动,其中将实施五大措施增强区级财力保障民生!近日《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的方案》(下称“方案”)正式印发,方案在财政收入增量上做文章,在招商引资、培植税源方面加大激励力度,进一步下沉财力,均衡各区发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据静态测算,预计市对区将年均新增下放财力约150亿元。财税专家认为,此次广州实施新一轮财政管理体制,将为财政体制改革积累地方经验。
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涵盖收入范围划分、支出责任界定、区域间财力均衡等内容的市、区政府间财政关系。也就是说,财政管理体制是财政收入如何划分的依据,而财政收入划分又跟事权有关系,干什么事就给多少钱。
目前广州市正执行的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最早出台于2006年,并在2010年、2012年两次进行调整和完善。该轮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已于2016年底到期。因此广州市在2016年启动新一轮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方案制订工作,最终形成方案并于近日印发执行。
完善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是广州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营商环境改革的重要举措;符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精神。
广州市财政局局长陈雄桥表示,新方案在延续上一轮体制框架的基础上,以“保基本、强激励、理顺事权财权”为思路,在增量上做文章,在招商引资、培植税源方面加大激励力度,进一步下沉财力,均衡各区发展,为推动广州市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支持区解决教育就业社保等方面困难
陈雄桥介绍,方案将从5个方面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一是对于部分历史包袱较重的老城区,比如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等,受产业发展等因素制约,财政收入增长较慢,因此方案加大对这些区的补助。
同样,对于白云区、番禺区等部分城郊结合区域,常住人口较多、社会管理压力较大,同样受地理空间、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等因素制约,财政收入增长较慢,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存在一定困难。方案对这部分区亦加大补助。
通过加大上述两方面的补助,将增强区级财力,将促进区域间财力均衡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增强其解决群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困难的财力支撑。
此外,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案提出每年对市生态功能保护区给予专项补助,比如从化区,从财政管理体制上固化对生态保护系统的投入。
而对城市维护建设任务较重的区,比如海珠区、荔湾区、白云区、番禺区、花都区等,每年实行定额补助,以提高各区城市维护建设水平,推进环境治理。
再者,方案提出在土地出让收入分配上,市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区的收入让渡,提高区对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比例,增强区级重点项目资金保障能力,加快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均衡发展。此举旨在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和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要求,加大财力下沉的力度,充分调动各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区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陈雄桥透露,2017年市本级用于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支出占比达到76.8%,而2018年的预算草案正在编制,相信将不低于这个比例。
支持各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了充分调动各区积极性,协助各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支持各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财政局在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下沉财力:一是加大对区级政府招商引资工作支持力度,鼓励各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二是提高对区的税收增量返还比例,共同做大收入蛋糕。三是延续对国家级开发区及产业园区的财政扶持,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四是降低对特定区的财力集中力度。特定区的可支配财力增加,将有助于各区开展产业扶持。
另外,为全面落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和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建设方案,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支持建设南沙城市副中心,方案延续对南沙自贸区有关财政扶持政策,以促进自贸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服务机制加快完善,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做好政策试验准备。
据静态测算,预计市对区将年均新增下放财力约150亿元。“这只是根据2016年数据进行的静态测算,动态来看,收入蛋糕越大下放财力将越多。”陈雄桥对记者补充道。
下一步将根据安排做好“财随事转”
陈雄桥表示,市财政局将向各区做好新一轮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宣传工作,财力下沉以后各区要统筹好区域内财力安排,规范财政收支活动。
此外,市财政局还将会同各职能部门,按照“成熟一个、推动一个”原则稳妥推进市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根据中央、省、市主要领域改革完成时间,结合省下放事权改革安排,按照“财随事转”的原则,做好事权下放后相应财力划转和保障。
“通过实施新的方案,区可支配财力增加,用于民生支出会相应增加。”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认为,此次广州实施新一轮财政管理体制,将为财政体制改革积累地方经验。财力下沉到区后,更多的财政收入能在区级预算里体现,区级人大将能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另一方面,财力下沉有助于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匹配,理顺财政关系,“花钱主体与责任主体更一致。”
2017-12-25 09:36:42 来源:广州日报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