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第二讲:你关注了病人的感觉没有
6月12日下午,医院医患沟通全员培训第二讲在多功能厅举行,讲座由党委书记耿庆山策划,邀请了天津医科大学李振涛教授讲解患者就医行为分析和医生诊治应对策略。医院临床一线医务工作人员参加了本公共培训。
李教授多年从事综合医院精神医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在中国最早对森田疗法和内观疗法的研究与应用,是中国心理学会首批心理督导师。他在讲座中提出一个新的理念,把病人视为病+人的集合,从而引出“治疗疾病还是治疗病人”主题。他以“用心脏排尿的病人”、“上百度查胃,查了一年的病人”等案例来说明病人的心身反应,即“病感”。在分析了病人的就医行为特征后,医生如何应对呢。李教授给出了的处理策略,他说,医生在看病时往往只盯着病人的症状,忽略了病人的感受,提醒医生在问诊时要关注病人的第一次发病情况,对存在心理问题的病人,要进行“简短的心理治疗”。他认为,病人不仅需要药物治疗,同时也需要精神治疗。
李教授的讲授引发现场医生的反响,纷纷提问——“心理医生如何对重症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医生如何说服应进行心理咨询病人接收建议”……这些问题,李教授都详尽解答。
长年关注双心(心脏病和心理)治疗的耿庆山书记,他的发问准确切中主题——病感和症状的区别。李教授的回答也是对他的理念的归纳:症状是疾病的外现现象,病感是疾病的内在感受。因人存在个性差异,同一症状,会有不同的病感。弄清楚了这两个概念,就能理解李教授今天讲授的精髓。医生对病人的感受投入同理心,让病人感知医生在关爱他,医生应视病人为“全人”,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治疗人。
本次医患沟通培训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与会者中59%的人员认为讲师思路清晰、知识面广、表达能力强,有57%的人员认为课程案例对工作启发性高,有助于改变工作态度、获得适用的知识理念及工作技巧。
文、图_人事处 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