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医生救人”的幸运叩问急救窘境
29.03.2019 12:04
本文来源: Meizhou.Cn
■ 斯涵涵
近日,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体育馆内一名正在打篮球的男子突然倒地,心脏骤停,恰巧同在一馆内打羽毛球的6名协和医院的医生看到这一幕,大家一边拨打120,一边展开了抢救,实施了心肺复苏和仪器除颤。大约半小时后男子恢复自主心律,被送往距离最近的同仁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的6名医生加上东单体育馆配备的自动体外除颤仪,俨然就地组成了一个小型急救室,硬是将心脏骤停的打球男子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令人感佩医生的见义勇为与妙手仁心,也为这名打球男子感到幸运。毕竟,心脏骤停是临床死亡的标志,如不立即抢救,一般在数分钟内进入死亡期。
然而,这种幸运千里挑一,难以复制。其一,除颤仪虽是救命的东西,但因为价格高约2万多元,且使用率不高,导致除颤仪在国内的推广情况不好、配置率极低。其二,由于民众缺乏急救技能,大多数人对除颤仪也因缺乏专业培训而不会使用,易错失黄金救援时间,造成生命逝去的悲剧;其三,“扶不扶”成为社会热议话题,也让很多人面对倒地的病人时纠结、犹疑“救不救”“扶不扶”。但目前类似的突发疾病猝死情况并不罕见,对于猝死、溺水等意外事故,在专业急救力量到达前,社会急救和公众自救、互救等及时有效的救援重要性不言而喻。
公共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安全,“6医生救人”的幸运叩问急救窘境。直面我国“急救技能匮乏”的现实,相关部门需大力开展救护培训,普及急救知识,并借鉴发达国家及深圳特区的良法,加大“救命仪器”配置密度,与“给施救者立法保护”一起,成为破除“扶不扶”社会困境、倡导扶危济困正能量的强大支点,营造见义勇为、科学救助的社会氛围,创造更多生命奇迹。
本文来源: Meizhou.Cn
29.03.2019 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