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号线首期全线隧道贯通
线路安全穿越百栋房屋
据了解,十三号线首期起始于鱼珠站,呈东西走向,沿海员路、黄埔东路、旧107国道、新塘大道西延线、新107国道敷设,至新沙公路象颈岭站,线路主要经过黄埔区、增城区。线路全长27.03公里,设鱼珠、丰乐路、文园、庙头、夏园、南岗、温涌路、东洲、新塘、官湖、象颈岭等11座地下站(均为暂定名)。其中4座为换乘站,分别为鱼珠站与五号线换乘,丰乐路站与七号线换乘,夏园站与五号线换乘,新塘站与十六号线、穗莞深城际线换乘。
地铁集团介绍,十三号线首期工程建设前后历时7年。其中试验段2012年9月开工,2015年10月土建完工,其余工点2012年底招标,2013年陆续进场开工。受场地移交及管线迁改影响,夏园站直至2013年才进场,但2015年11月才得以全面开工。由于线路所经区域存在淤泥层、砂层、残积土层、岩层、高强度岩层等各类复合地层,需要穿过断裂带,地下水类型多样、复杂,不良地质问题多,给地铁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安全挑战。同时还需穿越数百栋房屋,而且有3处下穿高速、5处下穿河涌、2处下穿铁路支线,沿线风险性较大的建构筑物多,施工难度非常大。地铁集团会同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对隧道的施工方案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证,并全程进行精细化管理,曾先后采用了盾构气压辅助掘进模式、衡盾泥、水压爆破等先进工艺提高施工的效率和安全系数。
集中攻坚打通“咽喉”
据了解,【夏园~南岗】区间是十三号线首期最后一个贯通的区间,也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区间之一,成为了制约全线贯通的“咽喉”工程。该区间隧道全长约4936米,地层分布主要为上软下硬、断裂带、小间距、微风化、强风化全断面,局部岩石是强度高达198兆帕的石英岩。除了盾构隧道以外,该区间还有492米矿山法爆破及盾构空推段。施工期间,盾构机临近和下穿金竹山广场、开发大道立交桥、新港铁路桥和1.2米混凝土承插式自来水管、通信管网以及净距离不足50cm的燃气管道等高风险区域。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地铁集团成立集团攻坚小组,督促施工单位不断优化施工技术方案,全力开展攻坚行动。矿山法施工中,在闹市、高速路立交桥下、居民房屋等高风险区域采用绿色环保的“隧道掘进聚能水压光面爆破新技术”,降低爆破振动、减少粉尘和对周边居民的影响。盾构掘进施工中,采用盾构机超前钻探孔(地面)WSS工法进行地层预加固,特别是在下穿新港铁路桥施工过程中采用“衡盾泥泥膜护壁”的新技术进行带压换刀,并根据地层情况采用“气压辅助掘进模式”提高盾构掘进功效,确保了隧道顺利贯通。
全线抓紧推进机电安装
地铁集团同时通报,截至目前,十三号线首期土建工程累计完成86%,全线11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进行附属结构施工;全线隧道全部贯通;官湖车辆段累计完成90%,正在进行综合楼等单体装修,盖下结构、轨道及机电、电务等施工。
机电方面,11座车站主体均已移交进行设备安装;3个铺轨基地已移交铺轨,除【夏园~南岗】区间外,其余9个区间及出入段线已移交进行轨道、供电等机电系统施工,全线短轨铺设工程累计完成30%。今年底开通十三号线首期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