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劳动者|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奖集体
说起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大家都不会陌生,因为它上过《人民日报》和《焦点访谈》,2021年,工研院获得了“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是东莞市政府、广东省科技厅和华中科技大学于2007年联合共建的公共创新平台,按照“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的新模式组建,具有“三无三有”的机制特色,被《人民日报》《焦点访谈》誉为“全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典型代表”。
工研院组建了一支“院士专家牵头、专职团队为主、海外团队充实”的人才队伍,目前有600余人的研发团队和1000余人的工程化团队。组建了以熊有伦、李培根、朱英富、邵新宇等院士牵头的专家顾问团队,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国军担任工研院院长,华为原高级副总裁李晓涛、北京机床所产业公司原总经理倪明堂担任副院长等,成功吸引了来自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创新创业团队,先后共获批1支国家级创新团队、7支广东省创新团队(在东莞市省创新团队中占比18.4%,有2支团队验收获评优秀),包括国家领军人才专家5名,长江学者9名,国家杰青4名,国家优青2名,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名,海外人才70余名,获批东莞市特色人才35名(占全市10%)。
坚持“科技报国” 勇担社会责任
为什么工研院能被誉为“全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典型代表”呢?来围观一下他们研制的超“硬核”产品:研制的工业级RFID传感器在高频、抗干扰技术方面领先全球工业RFID知名品牌巴鲁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开发出国际首台单模块5000瓦工业级光纤激光器,以及国内最高合束功率3万瓦光纤激光器,打破国外垄断;开展13.5nm极紫外光刻机光源研究,为我国开发高分辨率光刻机提供基础保障,获批广东省首批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开发出无人艇、无人机等装备,部分技术及产品通过鉴定,获“国际先进水平”认定;获得各类知识产权500多件,起草各类标准35项。
除此以外,工研院还坚持“科技报国”,在疫情防控中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研究院自身在智能装备领域科技创新的优势,牵头组建防疫物资技术保障团队并由副院长倪明堂同志担任专家组组长,第一时间率领团队进驻东莞镇街医疗物资生产企业车间一线。此外,推动抗疫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应用,率先推出高速全自动平面式口罩生产线、智能虹膜测温仪等,为疫情防控提供物资保障,赋能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是世界五百强的核心供应商
工研院建立了产品设计、产品检测、尺寸测量、激光制造等技术服务中心。测量中心是GKS在中国唯一授权的合作实验室和服务机构,检测中心先后获得CNAS、CMA、EPA、CPSC等国内外检测资质2000余项,资质居东莞首位。工研院牵头发起了国家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全国注塑机节能改造示范点,建设全国智能制造现场会示范点,2019年代表东莞中标工信部国家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集群项目(全国23个之一)。先后为10000多家企业提供了集中式高端技术服务,是华为、格力、富士康等世界五百强核心供应商,实现了有品牌、规模化、有影响的技术服务。
工研院自主打造“华科城”科技企业孵化品牌,构建了“研发基地-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成果转化链条。目前,已经在东莞、韶关等地建设了“华科城”9个孵化园区,运营面积达52万平方米,获评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全国拥有四家国家级孵化器的十家单位之一)。累计孵化科技企业1000度家,其中自主创办企业72家,高新技术企业92家。2020年度华科城园区企业总产值约79.14亿元,纳税超亿元。
团队“硬核”,硕果累累,成绩骄人,工研院能拿到“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实至名归!
文字:莫凤英
摄影: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