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第三代华侨林玉裳:从韩江家庙看潮州精神
中国人无论走到世界那一个角落,身体里流淌着华夏文化的血液是不会变的,流落四方的部件,我们可以拼接成一个精美绝伦的神龛,四散在海外的潮州游子,也可以凝聚在一起,将属于中国人特有的家风文化传承下去。
——张国立
潮州文化不会被海水阻断
潮州精神不会被时代分离
马来西亚的第三代华侨林玉裳女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潮州的传统文化,修复了马来西亚槟城的“韩江家庙”,这座家庙在2006年获得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是全世界第一个获得该奖的潮汕式建筑。
修复韩江家庙
守住了潮州文化
也传承了潮人精神
林玉裳,《国家宝藏》金漆木雕大神龛的今生人物 ,生在马来西亚,长在槟城,祖籍潮州潮安。她是美国一家著名机械制造公司在亚太地区的负责人,一个偶然的机会与古建筑结缘并参与到韩江家庙的修复工作中。她说,参加修复韩江家庙,不仅是因为韩江家庙资助了她读了四年大学,更是源于她对潮州文化的自信和珍爱。
“潮汕精神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
这是在我们的血液之中流淌着的精神。”
林玉裳的爷爷从潮州来到马来西亚的时候没带金银,只带了一把二胡和一本《潮语十五音》的潮州字典。从她五岁,爷爷就教她讲潮州话、玩潮州音乐,泡潮州工夫茶。
从韩江家庙的祠体
看潮人的文化自信
漂泊海外的潮州人,即使交通不方便,他们也要把潮州文化“带”过去。韩江家庙就是由潮州的先贤,在没有飞机的时代,从中国请来工匠、运进材料,用潮州的传统手工艺建起来的宗祠,寄托着这些海外潮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神灵的崇敬,更彰显着他们对潮州文化的自信。
从韩江家庙的修复看潮人的工夫
作为建筑的门外汉,为了做好韩江家庙的修复,林玉裳一面请教行家一面买书学习,三次回潮州实地勘察,看潮州建筑了解潮州文化,以旧修旧,从中国请师傅,用潮州材料,尽量保留旧的构件。不管立面的不开窗设计,还是屋顶上嵌瓷和灰塑的修复,都要有修复依据,都要拍摄记录。
一座家庙蕴藏着的是满满的潮州人的智慧,木雕、彩绘、嵌瓷、灰塑无不包含在内。门神有尉迟恭和秦叔宝的冠都是用黄金采用潮绣垫高绣的做法做的,房梁上漆要除去原本的化学漆然后再反反复复上五层漆才算完工……修复韩江家庙的每一步都发挥着潮州人的做事一丝不苟的个性,历经十八个月完成修复。
从韩江家庙募捐
看潮人对宗族的虔诚
林玉裳说,当初和潮州会馆的主席和董事逐家逐户去向潮籍同乡募捐:她们进去的每一间房子,没有一个人说不(捐款),每打一通电话,没有一通电话说不。
一个中药店的老板,打扮简单,但是一听要修复韩江家庙,他就以五个孩子的名义各捐五千,共捐了两万五(马币)。还有一个老人家临终前的遗愿就是让儿子一定要把这张两万块的支票交到潮州会馆来修复家庙。
家庙在每一个潮州人的心里就是“根”,这些就是流淌在血液里的潮州精神,这就是韩江家庙背后的潮州精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6年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评审团评语:“这一座建于19世纪中期的韩江家庙是凝聚了槟城潮人社会的群体力量,而恢复了它原本的光彩和风貌,这种精神是我们所赞赏的。”
3月17日,林玉裳为韩山师范学院学生作题为《海外潮州文化的传承,以韩江家庙的修复为例》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