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合唱团:唱响新时代的心声
时而表情柔和轻松愉悦,时而蹙眉凝神低声轻叹,一双充满魔力的手像波浪挥舞,忽而一挥而下,天籁之音便从眼前这群表演者口中倾泻而出。他们,便是华南师范大学合唱团的艺术总监苏严惠教授和合唱团成员。
4月26日晚八点,广州二沙岛星海音乐厅华南师范大学 “心声”第5季音乐会正式拉开帷幕。两年来,华南师大合唱团致力于促进“艺术性与思想性兼备”、“创新性与时代化并举”的中国原创合唱新作品演绎,与全国一批优秀作曲家合作推广原创作品,在不断提升合唱团专业水平的同时,共同塑造反映中国文化和现当代中国精神的合唱新品。“心声”这一品牌受到了广泛赞誉,被誉为国内大学生演绎新时代合唱新作品的标杆。
开场曲《我听说》是“心声”第5季的主题曲。从今年的“心声”音乐会开始,华南师范大学合唱团启动“一团一歌,走进心声”的“合唱教育牵手计划”,每年将牵手一支合唱教育欠发达的中小学校合唱团,一同走进“心声”乐季,聆听来自心灵的歌唱;今年的活动主题曲特邀青年作曲家夏炎彬创作,由华南师范大学合唱团朱娅琦、何明洁、殷剑华作词,希望用歌声带着视障的孩子们去“看”这个世界的四季更替。
孩子们一身小礼服,暖光撒在身上,他们轻轻唱着:“我听说春雨是萌芽的画……”。清脆纯净的歌声诉说着孩子们对“看”世界万物的渴望,也给现场观众带来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多美啊!”听到歌声,86岁的雷雨声教授和20岁的华南师大刘同学不约而同地表示,他们在台下已润湿了眼眶。
音乐会的上半场,合唱团为观众带来了《燕子》《云中》《雨巷》等六首作品。其中,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特聘研究员潘行紫旻的《云中》为全国首演。以一声哼唱作为开篇,宛如跃入云中的高音,带着观众乘着凌冽的气息去向远方。而戴望舒作词的《雨巷》本身就是哀怨惆怅的基调,经夏炎彬谱曲后,合唱团更是唱出几分哀怨彷徨。声声入耳,仿佛将观众带到那个下着朦胧细雨的小巷,看到那个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女子。
《花的诉说》套曲是潘行紫旻的成名作。套曲涵盖《雏菊》、《茉莉》、《玫瑰》和《蒲公英》四个乐章。山谷里,独自一人站在广阔的草地上,微风带来雏菊的声音;诗人气质如青草般清新,想起心头那一朵茉莉,少年的回忆如此美好而纯粹,却也牵连丝丝遗憾。一声重锤,敲响玫瑰的乐章。是那海上可恶的暴风雨啊,夺去了我的心上人。被风雨摧残的玫瑰,高声唱响一曲悲怆哀歌,走向孤独和死亡。又一回转,“呼——”,蒲公英起飞了。它们轻盈地飞向远方,人生迷茫,其中饱含多少无奈与彷徨。我将飞往何方?
上半场抒情的曲调婉转入耳,声入人心,下半场则更注重于表现多地区、多民族的文化。华南师范大学合唱团一直致力于发展中国原创曲目。本次音乐会中,合唱团更是将壮族、上海话、潮语、粤语4种方言搬上了舞台,在民族多元化上取得了突破。
《命好才相会》是由于晓耕采编壮族音乐并使用壮族母语所谱写的民族合唱作品,其采用了无伴奏混声的唱法演绎。台上身着壮族服饰的男女含情脉脉,唱出了壮族儿女之间缠绵徘徊的相依相恋。改编自潮州童谣、潮语演唱的《天顶一粒星》以第一人称视角回忆童年,书斋、茶等元素让曲目极大还原了潮汕文化。现场观众表示很感动,“没想到自己的家乡话也能在这么专业的演出中演唱。”
上海童谣《金锁银锁》用上海话演绎,江浙一带的吴侬软语和跳动有节奏的歌词“金锁,金锁,银锁,银锁......”结合在一起,显得俏皮可爱。用粤语演绎的《韵乐共流》,带着踢踏舞和爵士风的韵味。黑色礼服,活泼可爱又不失庄重,台上踩着韵律的俏皮动作给观众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态度。即使日光不照耀,愁云遮挡了天空中晴朗的月亮,也要“将心化造韵乐流水”。
后半场除极具中国特色的原创曲目之外,还特别设置了曲目《毕业季》送给即将毕业离开合唱团的学生。“相约再泡一天图书馆吧,相约在操场再跑一次步吧……”在四月的尾声中,合唱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毕业生将即将毕业的不舍情绪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新中国诞辰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新时代的春天席卷中华大地,曲目《新时代的春天来了》是我校音乐学院奠基人之一、著名作曲家雷雨声教授在听完十九大报告后有感而创作的新作品。慷慨激昂的歌曲殷勤奉劝中华民族儿女珍惜绚丽的春光,将青春献给复兴中华的梦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此次音乐会上,除雷雨声教授外,云南省音协常务理事刘晓耕、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陈朝汉、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青年教师夏炎彬、旅美青年作曲家潘行紫旻、青年钢琴演奏家温雨川、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许新华等莅临现场,他们致力于合唱原创新作品的创作当中,为“心声”带来活力。雷雨声对本次音乐会有极高评价:“百花齐放,风格多样化;情感也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百姓。”
摄影:刘喆、李诗晴、刘帆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