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警方构建运行“微警认证”机制:随时随地轻松证明“我就是我”
大洋网讯 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但是虚拟环境下身份被冒用的事件却屡屡发生,在生活中和网络上如何安全有效地证明“我是我”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现实需求,同时也是警务和政务服务实现移动化办理必须突破的瓶颈。传统的网上身份认证方式需要用户提交个人信息资料,或上传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2016年4月,广州南沙警方充分发挥自贸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引入公安部“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技术,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联合建立“国家发改委‘互联网+’重大工程项目‘可信身份认证服务平台’示范基地”,全力推动网络可信身份认证的技术研发和应用落地,在“互联网+政务服务”领域取得了探索性的成果。近期,在市局科技信息处、户政支队、法制支队等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南沙警方“微警认证”机制构建完成并成功运行。
“微警认证”以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为依托,通过研发专用APP与硬件设备,开发多元化的认证方式与途径等措施,成功构建了一套独特的身份认证机制,可以为警务、政务及第三方应用提供网上身份认证服务。用户只需在手机上装载“微警认证”APP,连接微警徽章“刷证”,再自拍“刷脸”,即可实现“身份真实性、证件有效性、人证同一性”的网上远程验证。认证过程不在互联网上存储和传输个人信息,认证结果权威、安全、实时、准确,可广泛应用于警务和政务服务。所有需要本人持身份证到窗口前台确认身份的行政审批等服务,均可在手机端自助完成,最终将电脑、智能终端等设备变成虚拟的办事大厅。
“微警认证”较其它网络身份认证机制具有显著优点:
一是可信身份认证的实现方式科学而权威。 “微警认证”身份认证机制,以居民第二代身份证为信任根,以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研发的“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体系为基础,身份认证机制完全符合可信身份认证体系规则,刷脸比对的是全国公安数据库中的高清照片,认证结果准确度与正确率高,并为官方与法律所认可,这为后续警务服务的合法性与有效性提供了根基。
二是可信身份认证的过程安全可靠。 “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技术不在互联网空间存储与传输公民个人身份信息,有效避免了传统线上身份认证方法在信息安全方面的风险隐患。
三是可信身份认证服务的成本低、效率高。 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技术采用身份证识别、密码口令识别、活体人像识别等方式作为身份识别手段,在确保安全性、有效性的同时,兼顾经济性。“微警认证”所采用的身份认证机制不使用外接U盾,不使用身份证以外的嵌有芯片的其它证件,不会额外增加认证配套设备的制作成本,不会明显增加用户经济负担,便于用户随时随地进行身份认证。
想开通上述服务,市民需持本人身份证,前往公安机关授权的可信受理点,通过手机蓝牙连接“可信终端”,录入本人手机号、设置8位认证码(证件密码),刷证、刷脸后即可开通居民身份证网上应用功能,同时还可自助办理密码重置、冻结或解冻网上应用等业务。随着相关应用的不断落地,市民只需开通一次身份证网上应用功能,今后即可在办理需要实名认证的各类业务时实现远程在线实时验证,无需再到前台面见确认,即使在线下没有带身份证的情况下,也能轻松证明“我就是我”。目前,广州市已设置20个可信受理点。
“微警认证”首个试点应用是广州市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该功能已于今年4月1日正式全市上线,用户只需一分钟即可完成远程身份核验,避免了退休人员每年进行面见确认的不便。接下来,“微警认证”将推出更多警务和政务服务,还将联合羊城通公司开通“微警徽章”羊城通充值功能。此外,警方还会在全市其它区域设置更多可信受理点。
2016年国家十三五信息化规划对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出,建立完善统一的认证体系,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探索运用生物特征及网络身份识别等技术,联通整合实体政务服务大厅、政府网站、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不同渠道的用户认证,形成基于公民身份号码的线上线下互认的群众办事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实现群众办事多个渠道的一次认证、多点互联、无缝切换。
“微警认证”机制有效解决了线上“人证同一”的验证难题,在互联网与社会生活深度融合的今天,为保障网络行为安全、构建可信网络环境提供了全新方法。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针深入落实的背景下,有利于提升政府管理社会与服务公众的能力水平,体现了政策与时代的发展方向。
在电子政务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居民身份证网上应用技术凭借其独特的功能优势,必然能够为政府办公和公众办事提供更加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的认证服务支持,助力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共同愿景。
目前,“微警认证”已作为南沙自贸区改革创新成果之一,成为自贸区社会管理和法制创新的一大亮点。下一步,南沙警方将以“国家发改委‘互联网+’重大工程项目‘可信身份认证服务平台’示范基地”落户南沙为契机,依托南沙自贸区政策优势,不断加大软硬件研发力度,广泛部署居民身份证网上应用可信受理点,持续推动可信身份认证技术转化,全力打造“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体系”应用生态,努力实现社会管理工作的突破创新。
文:广报记者 李栋 张丹羊、通讯员 李涛 闫栋 张毅涛 岑柏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