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国际博物馆日”| 串联两大遗址 首辆南越王主题公交车5·18穿越广州古城

15.05.2022  15:36

大洋网讯 记者今日从南越王博物院获悉,由广州公交集团和南越王博物院联合推出的108路“南越王主题公交车”,将于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上线运行!

主题公交车融合南越国考古遗址与文物元素,向市民群众展示南越国考古成果,讲述岭南故事。坐上“南越王主题公交车”,游览南越国考古遗址,穿越广州古城,读懂广州历史。

古城线路 串联两大遗址

本身是108路的“南越王主题公交车”,是一条有近30年历史的公交线路,被市民亲切地称为“情怀线路”。108路从东山总站至南悦花苑,行经广州古城的核心地带,途经东山口、烈士陵园、大东门、农讲所、迎宾馆、三元里等著名红色史迹点,串联起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两个南越国重要的考古遗址。

位于财厅站的南越国宫署遗址,以1995年发掘的南越国石构水池、1997年发掘的曲流石渠为核心,上下叠压共13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层和文化遗存,是秦统一岭南以来历代郡、县、州、府官署所在地,也是南越王宫、南汉王宫所在地,见证了广州作为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两千多年来的发展历程,被誉为广州历史文化的“原点”。

位于越秀公园站的南越文王墓,于1983年发掘,是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墓中出土各类珍贵文物1000多件(套),为岭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出土器物最多的汉代彩绘石室墓,集中反映了两千多年前南越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见证秦汉时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与发展。2021年,两处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遗址,是广州乃至岭南历史文化的精华所在。

108路车从财厅站到越秀公园站,串联起南越国两大考古遗址,市民坐108路电车来南越王博物院参观,从王宫展区到王墓展区,两站即可到达,方便快捷,绿色环保。

读懂广州 了解文物故事

南越王主题公交车”的车身设计,充满文化内涵。首先,车身主题颜色采用考古遗址常见的褐色,既象征两座南越国遗址,又具有历史厚重感。其次,车顶采用南越王博物院建筑的红砂岩外墙元素。1983年发掘的南越文王墓,墓室为石室墓,多用红砂岩石砌筑;而1995年发掘的南越国石构水池、1997年发掘的南越国曲流石渠,均为石构建筑,主要采用砂岩石砌筑而成。砂岩石是岭南常见的建筑材料,因此,南越王博物院采用红砂岩石作为院舍建筑外墙,体现南越国时期的建筑特色。

Q版设计图让你一睹“文博+公交”的小心思

车身的一侧,选取南越王博物院所藏的几件重点文物,可谓是镇馆之宝。其中,南越文王墓出土的 “文帝行玺”金印,证实了墓主人为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具有重要的考古意义。南越国“万岁”文字瓦当是南越王宫中最为常见的瓦当之一,体现当时的宫殿建筑艺术特色和王宫气派。犀角形玉杯不仅是南越王的心爱之物,更是不可多得的汉玉精品,被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的文物。凸瓣纹银盒为两千年前的舶来品,反映着秦汉时期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兴起与繁华。

车身的另一侧,南越王博物院邀请广州本土创作团队老广团队,共同创作手绘画,表现南越国曲流石渠御苑场景。此外,还有今年5·18新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地图》,联动广州地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多家博物馆,从南越国宫署出发,从岭南历史文化的原点出发,齐聚文博力量,共享美好旅程。

车尾展示的错金铭文铜虎节,是古时使者奉王命出行所使用的凭证,寓意王命护佑,大道通途。此前南越王博物院以此件文物为原型,推出虎节羊城通,就是文物的古义今用,这次用在公交车上,能让更多市民群众了解文物的含义和背后的历史渊源。

随车文创 盘活文物资源

本次“南越王主题公交车”选定一辆108路公交车,从2022年5月18日至6月18日运行。运行期间,车厢内会放置一个“惠民福袋”,福袋中有以南越王博物院院藏文物为元素设计的防疫贴纸,贴纸图案“盏鬼”有趣,借助文物外观宣传健康防疫知识,市民群众可免费自行领取。

精彩的文创贴纸等你来拿

不仅如此,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暨中国旅游日广州启动仪式将于5月18日上午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举行。当天到王宫展区参观,除了有防疫贴纸以外,还有大批精彩活动和丰富文创礼品等着大家。

跨界合作 提升文博力量

越王主题公交车”的推出,是广州公交集团和南越王博物院跨界合作的第一步。广州公交集团利用城市公交资源,打造历史文化新载体,本着让更多市民了解历史、读懂广州的目标,建设广州历史文化新型交通。双方在讲好广州故事、弘扬岭南文化这一点上不谋而合,未来将在文化推广、公众教育等方面有更为深入的接触。

2021年,南越王博物院挂牌成立,成为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的保护管理机构,也成立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系统、全面地对南越国考古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利用,进一步向社会解读广州早期城建历史,解读岭南文化的根与魂。作为一家既年轻又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博单位,南越王博物院将继续积极联动社会各界,推动跨界融合,提升文博力量,为市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化资源。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图/南越王博物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