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医师节①丨博士、博士后医生在东莞,看看他们的真本领
高层次医疗人才是高水平医院建设的重要支撑,医疗机构有没有高层次人才,能不能吸引高层次人才,代表的是医疗机构的实力和未来。
根据市卫生健康局的数据,到2020年底,东莞在岗的执业(助理)医师为21812人,其中,有研究生学历的为2186人,约占10%。而拥有博士、博士后学历的高层次医疗人才则占比更低,东莞高层次人才远远不够。
在8·19医师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访多家医院,面访新引进的多名博士、博士后高层次医疗人才,了解他们引进东莞的背后故事,晒晒他们的真本事,了解他们关于人才引进的建议,听听他们的心声。
▲博士、副院长黄绍刚
博士、博士后医生在东莞
去年7月,东莞市中医院升级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后,一场特别的“面试”悄然举行。
从广州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中选拔出来的几位高层次人才,接受东莞市副市长黎军等校地共建理事会成员的全方位考核,最终选出一位代表校方到东莞市中医院任职。脱颖而出的是黄绍刚,他是国内知名的消化科专家、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绍刚是“70后”,曾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最年轻的博导,广东省中医院最年轻的二级教授,身上的荣誉和称号有一大串: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高校“千百十” 人才,广东省中医院青年名中医,岭南名医,羊城好医生……
既懂学科建设,又有临床经验,更有科研经历,黄绍刚被寄予厚望。
▲博士、副院长赖彩永
今年6月,医学博士赖彩永,受暨南大学委派,以副院长兼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的身份,加盟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
在来院之前,赖彩永已获得南方医科大学学术型博士学历,拥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访问学者、第三届“肾斗士”全国腹腔镜手术视频大赛总决赛亚军、广东省第一批杰出医学青年人才等多个学术荣誉,并以第一责任人身份负责广东省医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作为一名医学博士,赖彩永带领团队钻研课题,在专业领域挑战世界难题。
“前列腺癌来源的GDF15通过调控神经细胞免疫抑制相关因子表达促进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读完这一长串文字,很多人感到艰涩难懂,这其实是东莞博士后医生莫汝均的研究课题,已经成功申请到了“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东莞博士后医生莫汝均
本科5年、硕士3年、博士3年、博士后2年,十三年寒窗苦读,今年34岁的莫汝均是南方医科大学外科学学术型博士、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博士后,是钟惟德教授的学生。
学成归来,莫汝均回到家乡东莞,成了东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医生,同时延续着前列腺癌的学术研究。
在莫汝均、黄绍刚、赖彩永被引进东莞时,医学博士申杰也作为高层次医疗人才来到了东莞,成为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一员。
“早上6点40分起床,7点30分来到医院阅览病历,8点交班查病房,10点理论课教学,下午2点查看新一批病历……白天结束后,晚上7点半开始,就是我的科研时间。” 申杰向记者描述了他在市滨海湾中心医院的繁忙工作。
作为新引进的高层次医疗人才,申杰来东莞没多久,就成功治疗了一例得了罕见病“桥本氏脑病”的患者,展现了自己的过硬实力。
看看他们的真本事
有人说:学历不代表能力。但如果既有学历又有能力,既能做临床又能搞科研,这样的高层次博士、博士后,谁会不稀罕呢?
博士后医生莫汝均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两个:前列腺癌神经-免疫抑制性微环境;HOXD10介导的雄激素代谢通路分子变化对前列腺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在美访学期间的一次免疫组化实验中,莫汝均意外发现当时普遍报道的表达在肿瘤细胞上的免疫检查点分子“PD-L1”,却在数十例前列腺癌组织切片上的肿瘤细胞中没有表达,反而在癌细胞以外的微环境中的丝状间质成分上普遍表达,他经过大量文献的查阅与一系列的实验探索,证实该丝状物是神经纤维。
这是一个新发现,在先前相关领域的文献中尚未报道过。
抱着强烈的好奇心,莫汝均继续了后面的研究,该研究有可能为前列腺癌患者多提供一种治疗方案,以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
当他以该课题申请“2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时,评委的评语为:“具有切实可行的临床应用创新性。”目前,他在做好患者治疗工作的同时,正进行后续的研究。
作为知名消化科专家,东莞博士医生、副院长黄绍刚的诊疗号常常一号难求。
在消化科颇有建树的他,曾经在省中医院里面开创了医院10余项的消化内镜新技术,在国内均属于领先水平。比如,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他都是在全国最早一批开展。
同时,在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他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比如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疾病,也是中医特色非常有优势的疾病。对此,黄绍刚有几个标志性成果,有自己独特心肝脾“血三脏”创新发病理论,同时现在还在负责起草制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等学会指南和标准。
而且,黄绍刚所带领的团队及个人已经获得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也意味着其团队科研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2020年10月来到市中医院之后,作为市中医院脾胃病学科带头人,他承担起了继续推动该学科发展的重任。
“我对办消化科有经验,我也希望将我的经验带到医院。” 为此,黄绍刚坚持周三上午在总院、周四上午在分院坐诊,同时还在分院完成了很多高难度的内镜手术。
除了坐镇脾胃病科,他在市中医院还有诸多重担。目前还分管科教、院感,高层次团队引进及人才培养的工作。
来到东莞一个多月,他就帮助医院成功引进全国皮肤科唯一一位国医大师禤国维团队。在计划当中,医院还即将引进10支具有国家区域诊疗中心水平的团队。
作为泌尿外科专家、博士,赖彩永一到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效果就显现出来了。
在过去短短两个月中,赖彩永及其团队除了全面开展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的微创手术之外,主要开展了腹腔镜肾癌之肾部分切除、输尿管肿瘤切除、肾盂成形等十余项手术新项目,不但为常平和东莞市民提供了优质医疗服务,也吸引了外省的疑难病例来院就医。
作为副院长,在行政方面,赖彩永还负责整个医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他早上7点多到医院,一般都要忙到晚上很晚才回家,很少能按时6点下班回家,“偶尔按时回家了,妻子还会觉得挺吃惊的!”
▲博士医生申杰
而作为新引进的高层次医疗人才,东莞博士医生申杰来到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没多久,就成功治疗了一名罕见病例——“桥本氏脑病”,使得这名6年久治不愈的患者得到康复。此次如魔术般的成功治疗,正是源于申杰多年从事研究、积累大量前沿学术知识的底蕴。
作为神经内科医生,虽然临床工作很忙,但申杰仍然想办法兼顾科研。就在完成医院的工作后,也正是夜幕降临之时,申杰就留守在医院的实验室,与样本、书籍为伴,为科研项目赶进度。“由于从事的是国际上比较小众的研究方向,自己的导师是这个领域里的知名学者,所以希望通过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来引进这方面的先进知识,为国内的医学作贡献。”
目前,申杰主要从事脑缺血后血脑屏障的功能恢复,以及神经干细胞再生、分化及移植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日本学术振兴会科学基金(JSPS,日本国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
同时,申杰还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日本神经科学学会、日本神经病理学会会员。多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篇,其中在国际顶尖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加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学术会议10余次。
博士、博士后们来到东莞后,都在自己的领域崭露头角,为东莞医疗的发展做着自己的贡献。
“不拘一格降人才”
高层次人才是高水平医院建设的重要支撑,医疗机构有没有高层次人才,能不能吸引高层次人才,代表的是医疗机构的实力和未来。
根据市卫生健康局的数据,到2020年底,东莞在岗的执业(助理)医师为21812人,其中,有研究生学历的为2186人,约占10%。而拥有博士、博士后学历的高层次医疗人才则占比更低。
东莞高层次人才和人员总量还远未能满足建设目标需求,特别是目前各医院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精神科等专业技术人才较为急需紧缺;高级职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相对不足。
今年7月28日,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叶向阳带队到市人民医院进行调研,在其间召开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上,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区彩文说出了医院发展的痛点、难点:“现有职工中博士、硕士占比低,离高水平医院的标准差距还较大;学科带头人青黄不接、人才断层现象明显。”
为此,东莞市委、市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卫生健康事业的投入,想方设法招揽人才。市卫生健康局按照市有关人才引进文件政策,多次组织公立医疗机构开展人才引进工作。
比如,今年6月份,东莞市公立医院2021年上半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公告对外发布,拟引进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取得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高层次人才379人。用人单位包括东莞市人民医院、东莞市中医院等36家公立医院,均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全部纳入编制管理。
这些政策的效果逐步显现。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共引进高层次人才332人,流失27人,二者相减,净流入305人。
具体到各大医院,这两年纷纷摩拳擦掌,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不拘一格吸引人才。
比如,今年市人民医院开出“年薪50W+,留莞工作补贴50W”的条件,招聘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等方面的博士后,还提供住房补贴、科研经费、户口迁移、子女入学、入事业单位编制等条件,不拘一格吸引人才。
这一政策效果也非常明显。目前,该院已引进拟进站博士后18人,博士后均与该院临床重点学科对接。其中,与国家级重点学科对接的有8人,与省级重点学科对接的有8人,与市级重点学科对接的有2人。他们前期发表10分以上SCI论文的有10篇。
高层次医疗人次关注的重点:科研条件、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工作
莫汝均、黄绍刚、赖彩永、申杰选择了东莞,还有很多高层次医疗人才在路上。
近两年来,若干博士、博士后学弟,曾多次向莫汝均咨询东莞的政策。他介绍,博士及博士后们除了关心科研条件,还非常关心其他配套问题,比如待遇、子女入学、房价。他感觉之前东莞和广深在医疗人才的资助上有一定差距,但现在越来越接近了。
“我有个博士学弟想来东莞,反反复复咨询我房价、配偶工作能否解决等问题。”莫汝均认为,随着东莞卫生健康系统对科研越来越重视、科研条件越来越好、配套措施日益完善,会吸引到更多的高端医疗人才安家立业。
赖彩永也有相似感受,他认为,东莞以后要想吸引更多高层次的医疗人才,在住宿、配偶工作及子女教育方面要提供更完善的配套;如设立人才公寓、子女入学绿色通道等,让人才能更愿意来;同时,他希望东莞加大在临床科研方面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好科研平台,让人才能留得住。
而申杰来到东莞后,同是博士医生的妻子也前来工作,医院对他们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下班后,申杰和妻子有时会到附近的黄河服装城逛街,有空的时候会去市区的东莞植物园等景点逛逛,临床、科研、生活、家庭,申杰在东莞找到了平衡点,而他,希望尽快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医学研究,在东莞发光发热。
文字:李广、冯静、钟晨、周倩彤
摄影:陈帆、郑志波 、肖延昆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