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下开3厘米小孔即可完成肺癌切除术?这名医生做到了
从一个3厘米的小孔入手,做了肺癌切除手术,这样看似不可能的事,一名广东医生却已经让101位患者受益。
9月7日,记者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了解到,该院胸科主任医师杨浩贤教授采用单孔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在传统微创手术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手术创伤、术后疼痛,加速了患者康复时间,而且术后疤痕更小。“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还可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因为术后住院时间大大缩短。”杨浩贤教授如是说。
曾经要断肋骨,如今只需打小孔
58岁的陈先生(化名)来自佛山三水,有10年吸烟史,戒烟已20年。两个月前,他出现了咳嗽伴血丝痰症状,在当地做CT检查发现肺部有肿块。他来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详细检查后发现,左肺上叶有4公分大小的恶性肿瘤,检查显示是2A期,即中早期肺癌,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经过仔细评估,杨浩贤教授决定为陈先生用这项全新技术做手术,仅在左侧腋下肋骨间隙打一个小孔,实现肺癌的完整切除。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也是癌症死因之首,最高发的年龄是60-74岁。杨浩贤介绍,对于早期肺癌,一般实行手术切除,但肺癌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以往传统开胸手术切口大,甚至要切断一条肋骨,病人承受了巨大的痛苦,术后还要留下约20厘米的大疤痕。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内镜技术在肺癌外科手术中得以应用,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肺癌微创手术渐成主流。
一开始,医生只需在患者身体上打3到4个小孔。将内镜置入胸腔内,通过成像系统将胸腔内的情景真实地转播到显示屏幕上,用特制的手术器械,根据显示屏幕的影像即可完成手术。这样的手术大大减少手术创伤,加速患者康复,而且切口小,术后疤痕小。
但外科医生们并不满意,他们继续改进微创术式,肺癌微创手术的打孔数量减少至了2个。一个直径1cm左右,用于放置电视胸腔镜,另一个孔长度约3cm左右,用于手术器械进出,以切除病肺组织。
既然两个孔可以,何不试试一个孔?杨浩贤说,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其实在21世纪初就诞生了,然而,受制于手术器械和技术的影响,最初只能做简单的胸部手术,例如手汗症患者胸内交感神经链切断手术、肺大疱手术等。直到2010年,西班牙胸外科医生冈萨雷斯首次成功地将单孔电视胸腔镜技术应用于肺癌根治术获得成功。
单孔切瘤不易,全凭“手上功夫”
2016年初,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是国内最早开展这项新技术的医院之一。
但做这样的手术不容易。单孔操作就意味着以往从几个孔进入的手术器械,都要从同一个孔进入,稍有不慎器械就容易在人体内“打架”。而一个孔对医生的视野和动作都局限,对医生“手上功夫”要求特别高,左右手都得十分灵活。为此,杨浩贤经历了漫长的模拟手术操作,甚至在平常打篮球、羽毛球时,都特意性地使用左手,以增加左手的灵活度。
如今,杨浩贤是国内少数能够常规熟练开展此类手术的医生之一。在陈先生的手术中,杨浩贤在胸腔镜的辅助下,娴熟地避开心脏、血管、神经组织的重重阻碍,干净利落地清扫周遭淋巴结,切除患者左上肺叶,近乎完美地将患者左上肺叶迅速切除,并取出体外。
手术仅耗时1个半小时,出血不足50毫升,整个过程干净利落,相当漂亮。术后第二天,陈先生就下地自如行走,伤口细小仅3厘米。
“肺癌手术难点不在于肺组织的切除,而在于清扫淋巴结。”杨浩贤告诉记者,如果手术中淋巴结清扫不彻底,很可能就漏掉了已经转移的癌细胞。在陈先生的手术中,一共清扫了65个不同区域的淋巴结,其中有6个已经发生癌细胞转移。“术后检查发现,这位患者的肺癌分期应该是2B期,比术前评估的2A期要严重一些。”杨浩贤说,单孔胸腔镜肺癌完整切除术让陈先生的肺癌得以根治。
适合早期患者,术后3天可出院
陈先生不是唯一的获益者。从去年年初至今,杨浩贤已经成功完成了101例单孔胸腔镜肺癌完全切除手术,患者年龄在30岁-85岁不等,平均年龄56岁,患者术后恢复快,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仅3天。目前无一例复发。
这一新术式也得到了“官方验证”。2017年5月6日,在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主办的2017年度胸外科优秀青年医师手术大赛中,杨浩贤主刀的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荣获肺切除组华南赛区冠军。5月6日,杨浩贤代表华南地区参加南中国区手术大赛,再次获得冠军。
那么,什么样的患者适合用这种手术呢?杨浩贤表示,首先,肿瘤没有远处转移,最好临床分期是I到II期的患者更适合;其次,既往没有得过严重的肺结核、肺部感染等患者更适宜,“因为肺部感染往往导致肺组织与胸壁的广泛黏连,不利于单孔手术操作。”此外,由于技术难度高,该手术只有大的医学中心能够开展,“患者最好到知名医院向有经验专家咨询。”
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余广彪 杨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