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中秋月圆时
□陈赞发
“月到中秋分外明,正是家家吃柚时”,这是小时候,我们乡下过中秋节的真实写照。
那时过中秋节的意义体现在一个“盼”字。每当进入农历的七月份,我们就开始盼望中秋节的到来。盼望、期待的过程充满着莫名的快乐,因为我们是在等待一种幸福的来临。
终于,在掰着指头的计算中迎来了中秋节。全家人聚在一起过这个佳节。餐桌上摆着一碗酿豆腐、一碗猪肉汤、一两碗蔬菜,偶尔有鱼,饭由稀粥换成干饭,虽然简单,但我们却吃得津津有味。在那个年代,餐桌上能够放上这么几个菜,完全可以用“丰盛”两字来形容了。其实这几样菜,对于一大家子人来说,平均数是很小的。所以,父母在餐桌上总是“斯文”地夹着菜。我们虽看在眼里,却没有记在心里。不谙世事的我们,只晓得自己张嘴解馋,哪里会去深究父母的爱子之心!
吃过团圆饭,收拾好一切,全家人便搬了桌凳到门坪上开始“赏月光”。“赏月光”时我们吃着柚子和月光糕。开柚子了,父亲用小刀先在柚子的顶部开一个圆形的口子,然后顺着口子从上往下把柚子皮均匀地划成几块,用手指把整个柚子皮剥开。父亲先给我们姐弟几个每人分一瓣,剩下的则按年龄分,而他和母亲却一瓣也没有分到。我们见父母连一瓣柚子肉都没有,都争着把属于自己的其中一瓣递给他们。但是,父母亲只是随意接过我们手中的柚子肉象征性地咬一小口。留下的柚子皮我们就当成帽子戴在头上玩。所谓的“月光糕”,就是用粘米粉混合糯米粉,加点糖或糖精做成如中秋之月般圆的大“宝糕”,或在中间放点儿红粉之类的东西点缀一下。月光糕的分法就比较简单了,父亲把它平均分成几块,给我们姐弟每人一块就行了。
天空一轮圆月皎洁无比,远远望去,隐约看见里面的嫦娥与玉兔,月光倾泻,整个大地都披上一层银白的外衣,给中秋之夜增加了些许的神秘感。我们沐浴着柔和的月光,享受着若有若无的秋露,一边细细品味平时吃不到的柚子与月光糕,一边似懂非懂地听父亲讲那些遥远的,却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与故事。我们嘴里吃得津津有味,耳朵更是听得几乎都竖了起来,除了父亲说话的声音,还有从我们嘴里发出的轻微的咂吧声,周围什么声音都听不见!就这样,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道已经几点了,圆月已高悬天空,我们都打起哈欠来了,于是便跟明月告别,入屋睡觉去了。
时代变迁,老屋变成了新楼房;门口的草坪变成了水泥地;静谧的氛围变成了明亮的灯光以及从电视机里发出的声音。柚子的种类多了,各类色香味俱全、外包装美观漂亮的月饼摆满柜台。如今,中秋节又快到了,天上的月亮依旧,心里,却已没有往年那种强烈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