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 全国“双创周”闭幕,专家:借势培育东莞新动能

26.10.2020  07:03

双创由“”而积厚成势,因“”而破茧成蝶。2020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10月15日-21日)刚刚闭幕,本届“双创周”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我国创新创业的新进展、新成效。

双创培育了接续有力的新动能,促进中小微企业蓬勃发展,很多大企业通过“双创”汇聚各方资源加速升级。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业创新高地,东莞要如何利用“双创”机会,培育发展新动能?

本期“三人行”邀请广州市社科院党组副书记、经济学研究员朱名宏、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副院长卢晶亮,就新的经济态势下,东莞如何借“双创”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拉动内需,以及东莞如何寻找适合自身定位的“双创”路线等问题进行探讨。

转变增长模式,推动“双创”势在必行

记者: 为什么中国需要“双创”?为什么东莞需要“双创”?

朱名宏: 双创”已经提出很多年了,我们依然在强调“双创”,为什么?因为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外部因素不甚明朗,过去承接外国产业的一套走到头了,经济要长远发展,必须依靠中国的内生力量。

东莞是靠“三来一补”起家的,势必要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前列,因此,中国需要“双创”的原因和东莞需要“双创”的原因根本上是一致的,就是要以“双创”拉动经济内增长,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提升企业的品质。

林江: 当下提“双创”,有重要的战略意图和深厚的环境因素。所谓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指的是当前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在这种情势下,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着力拉动内需。对于东莞来说,则是经济发展由招商引资为主变为以内循环为主,那么,怎么启动内资市场呢?现阶段主要还是靠投资,但投资只能起到短期的刺激作用,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而且,重复投资还会摊薄现有资产的利润和利用度。在这种情况下,创新创业就成为启动内资市场的重要抓手,鼓励人们把生产要素投入创新创业,做出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广阔的企业,才能从根本上拉动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卢晶亮: 我国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原因有三。第一,“双创”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的新旧动力在转换,需要从强调要素投入转向强调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创新对于技术进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义重大。第二,“双创”对于稳定就业发挥重要作用。“双创”催生了大量市场主体,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今年在疫情和世界经济衰退冲击下,稳定经济基本盘,实现恢复性增长至关重要,其中“双创”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双创”是应对外部压力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面临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在核心技术方面存在短板,必须扭转核心技术“卡脖子”的被动局面,科技发展必须向自主创新模式转变,“双创”在其中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东莞实现增长新旧动能的转换,同样需要大力推进“双创”。目前,全球经济放缓、海外疫情持续,对于东莞经济的影响很大,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发展格局下,东莞也必须找到新的增长点。能否保持发展动能的高效率,关键就在于能否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高新技术的创新主体就是企业,就是人才,对于东莞来说,推动“双”正当其时。

创业不易,要打通政策服务“最后一公里

记者: 有人认为,“双”面临着信息不对称、人才缺乏、资金紧张等几大堵点和痛点。您如何看待这些痛点、堵点?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朱名宏: 对于“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分析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的具体困难。比如说,国企的创业和民企的创业、大型企业的创业和中小型企业的创业、内部主导的创业和外部主导的创业,他们面临的问题能一样吗?究其根本,这是一个创新模式问题。以人才问题为例,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划分成很多小块,比如,人才从何而来、人才如何引进、引进之后要如何用。事实上,“双”面临的痛点、堵点,就是现阶段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中还做得不够好的方面,形成一个有效且配套良好的创新模式后,这些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在这方面,东莞有许多可以学习的样本,比如深圳、广州。

林江: 创业这件事本身成功概率就偏低,根据统计,创业成功的概率大约是5%,在这么低的成功率下,自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阻碍。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主要是要在政府的系统策划和帮助下,提高创业的成功概率。比如说,营商环境再建设的好一些,政策服务和信息告知再完备一些。以东莞为例,很多企业主带着资金来到东莞,这个时候如果东莞能帮他分析东莞的产业特点、现有产业布局、政策优惠和服务措施,就可能提高其创业成功率。

卢晶亮: “双”是一个系统工程,政策实施涉及到多个部门,各级政府。从2015年6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出台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有关双创的政策性文件数以千计,这里面涉及不同的创业人员(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失业人员等),涉及不同部门的政策协调配合。不同类型的创业人员需要的政策支持不同,面临纷繁的各类政策文件,才会产生这种感觉,实际上可能是没有找对部门,优惠政策和需求没有有效匹配。解决这些痛点、难点,需要加强各级政府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明确职责划分,明确任务分工,加强政策宣传,全力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做主角也做配角,走特色“双”之路

记者: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业创新高地,东莞能给“双”企业、人才提供什么优势条件?东莞如何在广深之间,找到适合自身定位的“双”路线?

朱名宏: 我认为,东莞优势条件还是比较明显的。首先,这块土地具备雄厚的创业资金,民间资本雄厚,和大多数内地城市比起来,东莞的启动资金足够丰富;其次,东莞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而且正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的思路比较清晰;最后,东莞的营商环境比较好,这是有目共睹的。

东莞的“双”路线可以走一条不同于广州、深圳的路,在做主角的同时,也敢做、善做配角。怎么理解这句话?东莞可以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沟通连接广深,和它们一起形成配套的产业链,多做沟通关键环节的创新创业。要以大量的实用型创新技术,形成东莞创新优势,要抓大放小,走特色“双”之路。

林江: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未来,广深的合作会更加频繁和深入,这时候,连接广深两地的东莞就能找到独特的发展定位,东莞的“双”同样也可以走这条路线。东莞两头都可以服务,既可以吃到广州的市场,也可以挖掘深圳的市场,我认为,对接广深两地的高端服务业,比如:金融、法律方面的服务,未来会是东莞“双”的风口。

卢晶亮: 东莞的优势在三方面:一个是地理位置,东莞是大湾区东西两岸之间的纽带,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中部;二是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产业技术工人储备;三是有力的政策支持和高效的服务环境。东莞的地理位置和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是东莞的优势。东莞是制造业中心,产业集聚,供应链完整,可成为创新驱动的“实验地”,成熟的技术成果转化可向广东其他地市推广。因此,东莞适合成为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器,适合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专家观点】

朱名宏: 东莞是靠“三来一补”起家的,势必要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前列,中国需要“双”的原因和东莞需要“双”的原因根本上是一致的,就是要以“双”拉动经济内增长,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提升企业的品质。

林江: 解决“双”痛点、难点、堵点,需要在政府的系统策划和帮助下,提高创业的成功概率。比如,营商环境再建设得好一些,政策服务和信息告知再完备一些。

卢晶亮: 能否保持发展动能的高效率,关键就在于能否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高新技术的创新主体就是企业,就是人才,对于东莞来说,推动“双”正当其时。

全媒体见习记者 唐卓 记者 曹丽娟/文

受访专家供图

全媒体编辑 贾庆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