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反四风要治治典型经验“注水病”

06.07.2014  14:25

  记者最近在采访中遇到一件怪事:某地刚刚部署了一项深化改革工作,没过几天便有人拿来典型经验材料,希望在宣传推广中“拔得头筹”。坐了火箭的“典型经验”,到底含金量几何?细究之下,不难发现一些地方、部门热衷推经验、造典型,“虚胖”“注水”典型屡屡出现。当前反四风正深入推进,矛头更要指向这些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用官僚主义反对官僚主义的典型经验“注水病”。

  典型经验具有特殊性,形成于一定的现实环境中;又具有普遍性,超越地区与行业的局限反映了某种普遍规律,具备引领改革的价值。体现中央精神、代表改革路径、反映群众心声的典型经验是深化改革的“灯塔”,但“注水”的典型经验则是无用甚至有害。

  总结起来,典型经验“注水病”往往有这么几类症状:把某些经验换顶帽子、变种说法,就成了“万金油”似的典型;政绩观扭曲,疏通各种关系,打造出不是典型的“典型”求上级“关注”“点赞”;工作明明没有起色,却不顾客观反映,硬是总结出一套朗朗上口的“经验”;为他人谋私利,把关系户推成典型,寻租光环之下暗藏经济利益;更有甚者,工作出了问题,本应该检讨反思,却非要“把坏事变成好事”,强树“典型”来掩饰问题。

  有一些地方、部门为了出成果、有政绩,对树典型不可谓不重视,成立了工作组生拉硬扯、拔苗助长,做足表面功夫,制造出一些经不起推敲的“典型经验”来糊弄上级、误导群众。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干出点成绩就沾沾自喜,热衷于推广“某某模式”,各种学习会、总结会、宣讲会铺天盖地,写心得体会、学习总结也由此成了新的形式主义。这种行为背后是扭曲的政绩观,应成为反四风中的重点整改对象。 (记者吉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