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审皇帝”姚刚的“退市”分析报告
【人物】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被调查
“发审皇帝”的“退市”分析报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刘永刚|北京报道
传言最终被证实。
11月13日,中纪委网站宣布,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因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
这是目前证监会被查的级别最高的现任官员,也是十八大以来“一行三会”系统被查的最高级别领导干部。加上今年9月16日被宣布接受调查的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证监会已经有两位主管核心业务的高级官员接连落马。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出了对姚刚在任职证监会发行监管部主任和证监会主席助理期间,推动发审委(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制度,并首创发行保荐人制度的肯定。
“但发审委的权力过大,再加上对于内幕交易制度漏洞的谙熟于心,出事是必然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负责人坦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姚刚曾在一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会议上警告在场的机构,改革是把双刃剑,不能以为新股开闸了,先发了再说,一旦出现问题,谁都逃不了干系。而那些抱着圈钱走人目的的上市公司,现在可有亿万双眼睛盯着,跑不了的。
没想到,竟一语成谶。
大权在握的“改革派代表”
11月1日,中纪委官网披露,中央第三轮巡视已进驻包括教育部、中国证监会、国家统计局等14家单位。随后,证监会主席肖钢表示,全力支持巡视、主动接受“全面体检”。
“当时就有机构的人说,证监会核心部门的人恐会出事。”上述券商人士表示。
在市场人士眼中,证监会的核心权力部门是行政审批大权在握的一线部门,包括发行部、创业板部、上市部、基金部、机构部、会计部、国际部、期货一部、期货二部;而没有行政许可权限的部门往往被视为二线部门。
此前,在证监会的分工中,备受关注的发行部和创业板部均由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分管,主席助理张育军分管基金部和机构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姚刚任职证监会发行监管部主任和证监会主席助理期间,推动了发审委制度,并首创发行保荐人制度。因此,姚刚一度被市场归为“改革派”的代表之一。
“发审委制度直接关系到证券市场的发展和投资者的保护,而保荐制度一改此前通道制的积弊,增加了由保荐人承担发行上市过程中连带责任的内容。”上述券商人士表示,但硬币都有正反面。发审委和保荐制度与发行息息相关,被不少人视作证监系统权力寻租的“要害”。
2008年姚刚任证监会副主席后,推动了证监会的两项重头任务:新股发行制度的变革以及创业板的推出。
创业板于2009年10月23日开板之后,新股发行改革频频开展,新股发行规则在2009年至2014年的5年间经历了4次变化。
目前中国股票发行实行核准制,注册制一直是中国股票发行制度改革的目标和证券发行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
2013年3月中旬,姚刚称3月底IPO就可发行,导致当日股指暴跌,被外界认为严重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随后,证监会通过有关媒体紧急辟谣称,IPO须在财务自查阶段和抽查阶段完成后才重启,市场随后有所企稳。
2014年12月3日,在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主题座谈会上,姚刚称,股票注册制改革方案2014年11月底已上交给国务院,2015年要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姚刚表示,证监会按照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正在放开前端管控,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希望2015年能推进这方面的工作。
姚刚分管多年的发行部是证监会最有权势的部门之一,该部门位于权力和市场的紧密结合处,权势大、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力强。
2014年4月,证监会进行机构调整,原发行监管部、创业板发行监管部合并组成了新的发行部,下设9个处室,编制66人,其中局级干部6人、处级干部21人,主要职责包括制定IPO规则、审核IPO申请并监管发行上市活动等。
到目前为止,发行部已有两名高级官员接受调查。
这其中包括发行部三处处长刘书帆,他因涉嫌内幕交易、伪造公文印章等犯罪,于今年8月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刘书帆自2014年4月起担任发行部三处处长,负责创业板企业发行的法律审核工作。他还是姚刚的上一任秘书。
另外一位则是发行部六处处长李志玲,她因涉嫌职务犯罪,于今年6月被移送司法机关。据多家媒体报道援引证监会内部人士消息称,李志玲的案子是由中纪委亲自查办的。
“想做事、很强势”
或许正是因为姚刚在任的工作表现,外界普遍认为其“在证券市场的专业能力很强,也很低调”。
事实上,姚刚是证监会少有的业界、学界双栖干部,仕途也可谓一帆风顺。
据公开资料显示,出生于1962年的姚刚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后公派去日本留学,拿到了日本东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并没有急着回国,而是在国外历练,从1989年起,姚刚先后在日本三洋证券公司、法国兴业银行东京证券公司、法国里昂信贷银行东京证券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
1993年,回国后的姚刚在证监会担任期货部副主任、主任一职。1998年君安证券出事后,他被点名主持与国泰证券的合并事宜,被任命为君安证券董事长,在国泰、君安证券公司合并后,被任命为总裁,当时他只有36岁。
2002年,姚刚回到了证监会,任发行监管部主任,此后一路高升:2004年7月任证监会主席助理、党委委员兼发行监管部主任;2008年任证监会副主席、党委委员。
2012年9月,证监会高层分工进行调整,其中,最受市场关注的发行部和创业板部,均由姚刚分管。因掌握着IPO公司的生杀大权,因此被外界称为“发审皇帝”。
在业内人士看来,姚刚执掌发行部“利多于弊”。“姚刚是个想做事的人,工作风格也比较喜欢照章办事,”一资深投行业人士说,“但他也很强势。”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的证券行业人士认为,姚刚是证监会少壮派中敢于开拓、积极务实的代表人物。而其几年前曾发表的关于“IPO要做到土豆卖土豆的钱,苹果卖苹果的钱,监管部门要做的就是让IPO真实,它应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应该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的经典语录,也常常被市场津津乐道。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曾多次在公开场合遇到姚刚,虽然不是每次面对记者都有问必答,但仍然会专门停下来向媒体解释原因。此举也被媒体评价为最好沟通的证监会官员。
表现出色的国泰君安首任总裁
“姚刚在国泰君安任职虽然仅三年有余,但其主导两大券商合并的能力和表现为他此后的仕途加分不少。”国泰君安一位员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1999年7月,当时国内最大券商——君安证券数名高管被调查,其业务与人事也随之发生动荡。1999年8月,国泰与君安证券完成合并,成立国泰君安证券,姚刚被任命为国泰君安首任总裁。
有媒体报道称,姚刚在撮合君安大股东接受资产打折,以便和国泰合并的过程中,做了很多说服工作。“在与国泰合并时,姚刚拿出了相当大的诚意与合作态度。”他认为,这也是姚刚受到证监会高层赏识的重要原因。
“如何让大股东追加,以及新股东认缴更多的资本金,是姚刚当时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他表示,后来事实证明,国泰君安拿到了当时券商金额最多的资本金。
公开资料显示,1999年8月8日,姚刚在国泰君安创立大会上发言称,共有51家新增发起人以现金方式实缴认股款19亿元,国泰、君安原有股东又追加现金投资3.2亿元,加上两公司原有部分净资产以1:1折为新公司股本,新公司总股本达37亿元。一举让国泰君安夺得券商注册资本金榜首地位。
2002年,姚刚调回证监会任发行监管部主任。“他在国泰君安的三年,很勤奋,也很在乎个人仪表,也给新公司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他如是评价,1999年,姚刚从君安深圳总部奔赴上海,甫一就职,就把自己的豪车运了过来,同时也把君安的高报酬激励约束机制带到了新公司。
为何落马?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姚刚此次被查,业内人士普遍猜测有两个原因:一是与主推股指期货极为相关;二是有可能与境外合谋做空A股。
姚刚是中国股指期货的主推者之一,1993年起,他担任证监会期货监管部副主任、主任。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合约正式上市交易,时任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与当时已经成为证监会副主席的姚刚共同为股指期货合约揭牌。
今年5月28日的第十二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姚刚还公布了证监会的蓝图:将协同各方积极准备,确保原油期货平稳上市和安全运行,并以原油期货为突破口,逐步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期货市场,其中就包括开展股指期货试点。
但2015年6月以来A股的暴跌行情引发了各界对于股指期货的质疑。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通过微博公开表示:有人利用股指期货恶意操纵中国股市,必须暂停股指期货交易。近期公布的伊世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就是通过操纵期权非法获利20亿元。
今年9月初,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出台了打击股指期货成交量的新规,其中最严厉的当数,单个交易品种当日开仓数量不得超过10手。这一规定使得股指期货交易量下跌99%,可以说股指期货市场已经名存实亡。
在中纪委公布姚刚被查之前,有香港媒体称,有证监会高官在救市期间,违规把巨额资金转移到香港和新加坡,与境外合谋做空中国股市,而负责转移资金的人,已被从香港“劝回”内地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