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生态优势发展毛竹产业 南磜竹海绿山富民
●本报记者 刘 野
特约记者 黄麟胜
茂盛挺拔的毛竹林。
村民忙着往车上搬运竹材。 (黄麟胜 摄)
日前,记者来到蕉岭县南镇蓝源村栅背,只见毛竹林茂盛挺拔,长势喜人。山风徐来,漫山遍野的葱葱青绿随风飘动,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竹林内的村道边,碗口粗的竹材不时从山坡上滑下,前来收购毛竹的大货车整齐地停放在村道两旁,村民们正忙着将竹材搬运上车……
据村支书王顺福介绍,该村以山地为主,自2008年设立了发展毛竹产业示范点以来,村民们就从种植毛竹中不断尝到甜头。“毛竹全身都是宝,竹笋是美味的食材,竹竿可以用在工艺品加工和建材等诸多领域。”他说,随着蕉岭县长寿食品品牌的不断打响和县内竹材加工产业的不断发展,村里的竹笋、竹材销路越来越广,从该村富硒土壤中生长出的富硒竹笋不仅在我市各地热销,还远销珠三角地区,也会有不少本地加工企业和潮汕建材企业前来收购竹材。
在竹林内的村道两旁,每隔约500米就能看到写有毛竹科学抚育技术要点的指示牌,从开山抚育到垦复施肥、再到冬笋培育的各个技术环节都有明确提示。南磜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让毛竹种植更加规模化、规范化,镇里对各村的毛竹林采取了统一的技术指导,形成了“冬季采笋、春季育材”的良性循环。村民挖出冬笋后,能松弛土壤,同时避免冬笋在土壤内腐烂,这样既为来年春笋生长成材做好了铺垫,又通过冬笋销售获得经济效益,一举两得。蓝源村村民黄顺德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冬季,他家的13亩竹林喜获丰收,每亩可产出近200斤冬笋,按每斤8到10元的售价,收入接近2万元,比前年增加了近8000元。按照全村1000多亩竹林的规模估算,冬笋可为全村带来一百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除了竹笋外,竹材同样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作为蕉岭县规模较大的竹制品加工企业之一,鹏宇实业公司总经理陈锋告诉记者,竹材经过加工后的硬度比木材更高,生长周期也比木材短,还能防虫防潮,更加环保,市场需求量不断攀升。日前在上海举行的2016年亚洲门窗遮阳展上,该公司的竹制工艺品和竹木窗帘、竹木地板等产品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青睐,收获了来自日本、新西兰、美国等国的订单。“参展期间,公司收获的订单数量远超预期,让我们对企业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陈锋说。竹制工艺品、新型建材等竹材加工产业的不断发展,不仅成了该县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也让南磜等镇的竹材销售得到了保障,毛竹种植户也从每百斤20元的竹材收购价中收获颇丰。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王顺福说,村里打算依托特有的生态资源,在做好毛竹种植的基础上发展乡村观光旅游业,将村中的竹林、茶山和千年古蕈等景点串珠成链,搞好红菇、茶叶等特色富硒农产品的销售,进一步拓宽村民的收入渠道,依托村里的绿水青山,挖掘旅游业和农产品销售的“金山银山”,让村民早日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