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挥枢纽作用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04.03.2015  20:34

  江门市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中经济相对落后,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和竞争力弱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我市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发展。近两年来,江门市妇联通过搭平台、促培训、竞项目、寻资源,引领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创新社会治理,破解困局。仅两年,我市共40多个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承接公益项目100多个,获助资金989万元。我市的社会组织逐步从社会治理的“配角跑龙套”转做“主角唱台戏”。
  一、发挥妇联枢纽性作用,促进社会组织枝繁叶茂
  (一)打造服务平台,培育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2012年起,推动江门及三区四市相继建立起“枢纽总部”和“孵化基地”,实施“两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作方式,在市妇联的业务指导下,人员上与妇联干部挂钩,项目上与部室业务对接,利用“孵化基地”探索“妇联设计-社会组织承接-妇联监督-总结推广”的模式。8个“枢纽总部”共占地面积约1822平方米,总投入资金约200多万元,向入驻的155个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正式注册145个)免费开放使用。
  (二)依托基层妇女微组织,培育孵化相关社会组织。各级妇联指导条件成熟的镇(街)、村(居)成立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其合作。如新会区、台山市率先在各镇(街)注册成立各类联谊会。近年来,全市注册成立的基层社会组织就有97个,其中15个村以“妇女之家”之名在当地民政部门注册,66个社会组织由志愿者队伍、合作组织等发展而成。
  (三)加强统筹指导,为社会组织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是“枢纽总部”与“孵化基地”坚持对入驻的机构举办每季度至少一期的专题培训,两年来已举办9场;二是成立以晴海天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为主的“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更好地管理进驻到“基地”的“流动”党员;三是立足实际建立健全社团联席制度、妇联干部联系社会组织制度、社会组织内部财务审计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四是促成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与“基地”培育出来的社会组织“牵手”,成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实习基地”,弥补社工人才紧缺的短板。
  二、争取资源拓展渠道,提升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水平
  (一)通过参与“集思公益”使社会组织“提档升级”。2012年,市妇联借省妇联即将启动“集思公益”之机,及早推动了一批较成熟的社会组织正式注册,通过举办项目申报座谈会、计划书撰写培训班等方式,促其申报规范化。市妇联领导亲自挂帅,针对当前妇女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统筹分工。两期计划,50个社会组织的126个项目成功通过了省专家组的甄选环节,17个社会组织的30个项目获得资助,其中96万的唯一最高资助名额被我市侨乡妇女法律服务中心的“家庭零暴力,幸福千万家”项目摘取,共获助289万元。
  (二)成功推动妇女儿童类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笼子”。市妇联通过上报材料、提案回复、专题发言等形式,力争市委市政府把资源向妇女儿童倾斜。去年,市妇联得到政府的200万元的财政资金支持,将家政服务工程、反家暴示范点等8个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序列。今年,又成功推动市政府在即将投入1220万元开展的“养老·助残”公益创投活动中把留守儿童、单身特困家庭两个特殊群体纳入到创投服务对象,市妇联作为成员单位之一共同参与到创投规划中。
  (三)全面推行项目化运作,实现妇联工作转型创新。随着社会组织承接项目能力的提升,市妇联转变思路,探索从工作理念、模式、载体等方面转型。重点推出了星级“妇女儿童之家”“贫困母亲心灵关怀”“困境儿童帮助计划”等项目及“三八”、“六一”系列活动。以公开招标、自主申报、集中评审、竞争择优的方式让社会组织承接。妇联的角色从直接服务的提供者转变为间接服务的推动者,项目实施的顶层设计者。
  市妇联的工作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江门改革专报〔2014〕第16号文以题为“发挥妇联组织作用,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全文刊登了我会的工作做法。各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利用近年来承办项目积累的好声誉,吸引了我市众多部门主动向其伸出了“橄榄枝”。下一步,市妇联将继续促进妇联工作与社会组织工作的互动融合,更好地服务广大妇女儿童。(江门市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