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孩为何不起“美美”重字名
●倪方六
过去孩子入学启蒙时,都会起一个正式的名字,即所谓“学名”,相比现代,古人起名选字很规矩,到宋以后便很古板了。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用字时尚,这是肯定的。
相对一致的观念是,名字不能乱起,字不能乱选。如现代女孩子流行的“美美”、“丽丽”一类重字名,古代家长是很少给孩子起的,为什么呢?
名字最初是因夜晚
相遇辨识需要而产生
名字,在现代人看来,是一个词组,一个意思。在古代名就是名,字就是字,“名”和“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名”有“字”,是古代有身份者的标配。
古人怎么想到起名字的?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认为,名字最初是因夜晚相遇、辨识需要而产生的,故《说文解字》称,“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取名的关键,是选好字。早期较简单,如殷王固定用天干入名,后来就成学问了。
汉代取名尊老、称谓等敬谦美辞是取字首选
汉代的取名风尚,尊老、称谓、身份、德性一类敬谦美辞,是汉人取名时的首选,在先秦人常用的伯、仲、叔、季4字基础上,又增加了元、长、次、幼、次、少、公、翁、君、臣、侯、宾、士、民、郎等字。汉代最鲜明的取名特征,是取单字名。从皇室到普通老百姓,都以单字为好,如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
这一单字取名风尚,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唐代,21位帝王中,仅有太宗李世民、玄宗李隆基为双字名。南宋及以前的皇帝大多数都是单字名,一直到明清两朝,单字名才被冷落,在明清两朝28位皇帝中,只有明成祖朱棣是单字名。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取二字名风气逐渐抬头。这时期,人们取名有两大特点,一、助词“之”最吃香,名字带“之”成时尚;二、父子、长幼之间用字不再避讳,名字中出现同字现象。
大家都知道的是王羲之、王献之,是父子两人,他们的名字中都有“之”字,这就代表了其时的取名喜好。“之”字,在当时特别受青睐,地位高者,权力大者,特别是当时的显阀士人,名字里往往都带“之”字,这似是时精英阶层的标志,显得体面。
在元代,汉人庶民无职者,不许取名,只能用排行、父母年龄等来称呼,这大概是古代姓名管控的特例。
古人不欢迎重字名
和姓名同字同音
名字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代号,但当名字里加入动机、情感、寄托后,便变得不再简单。名字起得好,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反之则为名所累。
像现代流行的重字名、姓名同字同音,也是古人不欢迎的。名字重字,又叫“双名”,在古人眼里是身份低贱者用名,一般侍妾、青楼女子多双名,如元稹妾名“莺莺”、秦淮名妓“陈圆圆”。女子双名读起来,让男人有一种愉悦感,有身份的人,特别是男人不取重字名。
最后要提醒的是,古人在取名不仅避用不雅字,还很在意字的声调,取“双声叠韵”字入名,这样读起来音节响亮,音韵哑仄的字,寓意再好,结构再美,也尽量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