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现恐龙猎手驰龙足迹 此前恐龙猎杀揣测被推翻

09.04.2015  11:58

  专家现场考察发现的恐龙足迹“铸模”化石。

  专家准备对恐龙足迹进行拓片研究。

  专家昨日古蔺实地考察,发现全国第六个驰龙足迹点。

  泸州市古蔺县桂花乡,时光倒回1亿年前。晨曦从远古的原始森林上空洒下来,在蜿蜒的大河水面射出粼粼波光,成群的恐龙在这里开始了新的一天。翼龙在天空飞翔,其中一只突然扎入河水中叼走一条大鱼;驰龙则潜伏在不远处,猛然对受到惊吓的恐龙发起攻击,这片森林的宁静从此被打破……

  1亿年后,这些恐龙留下的足迹,早已变成了散落在桂花乡汉溪村的化石。昨日,来自北京、成都、自贡等地的专家,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后再次确认:在早白垩纪晚期,泸州古蔺曾是恐龙的家园。本次考察行动,专家还在这里发现了全国第六个驰龙足迹点。

   【专家现场考察】

   此前恐龙猎杀揣测被推翻

  “从恐龙脚印的密集程度和分布规律来推测,我们原本都以为这是一个恐龙猎杀场面,专家的实地考察,帮我们解开了谜团。”昨日上午,桂花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徐挺,作为汉溪村二组石庙沟(小地名)恐龙足迹化石的发现者,带领专家前往现场考察,他根据恐龙脚印“想象”出来的恐龙猎杀场景被专家推翻。

  “我们现场考察了多个点位,发现这里的恐龙足迹多为蜥脚类和鸟脚类,足迹的行迹是有规律可循的,恐龙当时被猎杀的可能性不大。”专家们分析认为,这些足迹并非同时留下,且足迹的行迹多为线性分布,说明留下脚印的恐龙并未受到惊吓或威胁。而现场脚印分布凌乱,则有可能是多个恐龙经过同一地点所致。

  “另外,经过对小型足迹的分析,我们只发现了3个翼龙脚印,其它小型足迹也没有显示出攻击其它恐龙的迹象。”专家告诉记者,虽然现场足迹中有不少是食肉恐龙留下,但目前已基本可以确定当时没有发生恐龙大战。现场仅有的3个翼龙脚印无规律可循,可能是翼龙在飞翔途中落地休息时留下的,“因为翼龙一般不会攻击恐龙,只会捕食水中的鱼类和在空中飞行的小型动物。

   【脚印“铸模”现身】

   专家建议尽早加以保护

  昨日,专家组一大早就前往石庙沟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的研究素材,并对现场留下的恐龙足迹进行了拓片研究。“太神奇了,这块化石上的恐龙脚板像真的一样!”考察过程中,自贡恐龙博物馆的研究员彭光照,小心翼翼地扒开一块岩石上的青苔,兴奋地朝其他专家惊呼道。原来,这块不到2平方米的恐龙足迹化石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7个恐龙脚印。有趣的是,其中5个脚印均呈凸起状,构成了一幅活生生的恐龙脚板“浮雕”。

  彭光照告诉记者,这种足迹化石比较罕见,其专业称谓叫“铸模”。“‘铸模’形成比恐龙脚印要晚,一般是脚印干涸后在没有受到破坏的情况下,泥沙填满脚印,形成化石后与脚印化石岩层剥离才得以成型。”彭光照介绍,这种化石“面世”须经过大自然多次“加工”,还要借助地质运动等外力作用,因此并不多见。

  此前,泸州市叙永县境内也曾发现过这样的化石,但保存得没有如此完好。“从脚印的形态分析,‘铸模’上的足迹应为两只不同种类的恐龙留下,一种是小型兽脚类,另一种是鸟脚类卡利尔足迹。”对此,现场的专家们都建议,应尽早对这块化石加以保护,“待建立博物馆后,这块化石可以作为重要的史料进行展示。

   意外发现驰龙 确认为全国第六个足迹点

  当天下午2点左右,专家组在对一小块恐龙足迹化石进行勘察时,意外发现了驰龙留下的足迹,这让所有人都兴奋不已。

  “驰龙体型较小,体重也轻,足迹化石易风化,全世界仅发现10多处驰龙足迹化石,这种足迹的发现、勘探工作,难度都很大。”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读博士邢立达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中国境内已发现上百处恐龙足迹化石点,但其中仅有5处为驰龙足迹。这5处分别是:山东 2 处,四川峨眉山、甘肃、河北各1处。

  “继峨眉山之后,这是四川省境内发现的第二个驰龙恐龙足迹化石点,也是全国的第六个驰龙足迹化石点。”经过仔细勘探,专家组昨日确认,这组足迹共有5个,均为驰龙类的“伶盗龙”留下。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组足迹的长度均在7至10厘米左右,5个足迹点的行迹,在约7平方米的岩石上划出了一道优美的曲线。专家推测,留下脚印的伶盗龙,当时是在单独行动,在行走时显得比较悠闲,“应该是酒足饭饱的状态。

  据了解,伶盗龙生性凶残,多为群居但也会单独行动,会主动攻击比自己体型大数倍的食草恐龙,其攻击能力堪比现代动物中的猎豹。

   保护建议

   两个点位互补 建立地质公园条件已成熟

  “桂花乡汉溪村境内,目前已发现了两处特别集中的恐龙脚印化石点,两个点位之间直线距离仅3公里左右,这为古蔺建立省级地质公园打下了基础。”四川省地矿局的高级工程师杨更教授认为,无论从脚印资源分析,还是从自然资源分布分析,古蔺建立省级地质公园的条件都已成熟,他建议当地政府尽早启动申报和规划。

  邢立达等专家也认为,汉溪村境内的两个恐龙足迹化石点——石庙沟和石凤窝,在恐龙种类上形成了互补格局,目前所发现的恐龙种类已相当齐全。“无论是蜥脚类的雷龙,还是鸟脚类或小型兽脚类恐龙,在这里都能找到足迹。”邢立达介绍,这些足迹的发现和确认,已足以说明白垩纪晚期,古蔺已经是恐龙的家园。

  对于省级地质公园如何建、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杨更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政府投入,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并完善配套和基础设施;二是引进社会资本进行运作;三是尽快立项,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对这里的地质资源进行保护和合理开发,同时利用旅游产业打造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伶盗龙(驰龙)素描

  ●物种:伶盗龙是驰龙一个分支,生活在早白垩纪晚期,距今1亿年左右

  ●体型:只有1米长,两条后腿很细,尾巴坚挺且比较长,是出色的奔跑者

  ●武器:1,大脑发达,行动敏捷;2,头颅骨长25厘米,咬合力和撕咬力量巨大;3,脚趾上长着镰刀形的“杀手爪”,外缘长达6.5厘米

  ●习性:多群居,也会单独行动,会主动攻击比自己体型大数倍的食草恐龙,堪比现代动物中的猎豹

  ●罕见:之前中国境内仅发现5处驰龙足迹,分别为山东2处,四川峨眉山、甘肃、河北各1处

  华西都市报记者 刘建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曾业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