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只可能根治乙肝的药物 正在东莞研制
世界上第一只可能根治乙肝的药物正在东莞研制,“生物可降解镁合金及其相关植入器件”项目东莞与德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7月3日,东莞市人才工作者培训班上,记者获悉,东莞近年来引进占全省近四分之一的省创新科研团队和其他高端人才,引入了各国竞相研发,有望引领产业高端的项目。
东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白涛在培训班上做专题报告。
白涛说,《东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15年,人才总量达到157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达到9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6万人;到2020年,人才总量达到204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达到17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1万人。东莞计划用10年时间,重点引进50个居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创新科研团队,1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育包括科技创新团队、科技领军人才、科技领军后备人才以及高级技师人才在内的1000名高层次人才。
近年来,东莞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7万人,其中,中央“千人计划”专家19名。实施培养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计划,共培育15个市科技创新团队,引进35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从全市各领域选拔8批共100多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在引进中,东莞尤其注重坚持产业导向,聚焦国际国内一流水平,引进各国竞相研发,有望引领产业高端的项目,依托创新科研团队的核心技术,填补产业空白。同时,着重选择起点高、单位配套能力强、成果转化时间短、产业化带动效应明显的团队。
白涛介绍了多个东莞人才团队正在进行的高端产业项目。如由“千人计划”专家习宁为带头人的创新药物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全新作用机理的抗乙肝1.1类新药,初步成功完成1期临床实验,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只可能根治乙肝的药物。清溪镇宜安科技公司引进的胡壮麒院士团队开展的“生物可降解镁合金及其相关植入器件”项目,是世界新兴的生物医药项目,目前仅有德国一家企业与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以王占国院士为带头人的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材料和器件研发及产业化创新科研团队,致力于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iC外延生产核心技术,多项重大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集成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与产业化”团队,在短短三年内实现三个科研项目产业化,东莞首批100台纯电动中巴的电池就是由该团队研发生产。目前,产品年销售额累计达11亿元,推动东莞动力锂电池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为7000多家企业提供了高端技术服务,它的检测报告被欧盟、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承认,研发团队自主研发了十几类行业关键装备,成果转化率高达80%。2010年,上海世博会唯一一个具有“变脸”特效的北京馆,每5分钟可变化出一个北京地标性建筑造型,这个“变脸”的设计者和提供者正是东莞工研院。长安东阳光药业组建了1500多人的科研队伍,迅速成为国内“十大最具成长力医药工业企业”之一,是首家同时拥有欧洲和美国药物制剂上市许可的中国企业,2014年药品销售额达到35亿元,排名中国制药业第22位。
白涛说,东莞打造园区集聚平台和科技承接平台。目前已经建立的24家新型研发机构,服务全市家具、毛织、电子制造、模具等行业的企业超过2万家,引进孵化高新技术企业140多家,吸引各类人才2200多人,其中博士、教授等高端人才占30%。同时,引导企业建立240多家企业工程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大力打造企业科技研发、市场营销、资本经营等核心功能,培养了近百名博士后和一大批硕士以上的高层次人才。
白涛提出,广大人才工作者在提升学习思考能力、提升开拓创新能力、提升人才服务能力和提升宣传推介能力上下功夫。他说,要围绕重点产业思考产业发展如何与人才工作结合,如厚街的家具业、展览业,虎门的服装业、横沥的模具业等,深入研究产业链条和集聚规律,梳理产业发展中的人才缺失环节和薄弱环节,编制重点产业人才目录或计划,有序推进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激励和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