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叶文智:新常态下大湘西旅游发展有新价值
【档案】叶文智,全国人大代表,凤凰古城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专注文化旅游行业10多年,一手打造了凤凰古城、黄龙洞、洪江古商城等诸多著名旅游品牌,在他看来,发展大湘西文化旅游理应成为精准扶贫的切入点。
伴随着中国经济由超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旅游业的价值前所未有的凸显,从总理到主管旅游的副总理,旅游部门主管官员在强调旅游业在扩内需、稳增长、增就业、惠民生方面的非凡价值,在新常态下旅游业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是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是惠民生的重要抓手。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提及“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新常态下,大湘西旅游能带来哪些新价值?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凤凰古城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文智。
让旅游业的创新因子注入互联网基因
自国家旅游局将2014年定为智慧旅游主题年之后,智慧旅游迅速成为年度热词,各地政府及相关旅游产业围绕智慧信息、智慧服务、智慧营销和智慧无线,全面推进旅游业智能化。“在大好政策的形势下,去年我们跟腾讯合作,用现代的互联网思维、技术和手段,让所有的游客感觉到了更方便的更便利的这种服务。”叶文智介绍,他们团队在这种新技术的应用上面,包括身份识别系统、一卡通、身份证等等,均进行了不同的尝试,开始迈出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技术和手段相结合的步伐。
叶文智介绍,以前游客是用传统的方式,通过媒介、通过旅行社、通过组团社、地接社、乃至导游来接触到旅游产品,在O2O时代,通过新技术手段的运用,让游客和产品之间减少了中间环节,给游客出行带来了非常好的用户体验,同时也为旅游消费者降低了旅游成本。
旅游是一个传统产业,但是旅游也要借助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和手段与时俱进,智慧旅游在未来会有一个很长的路要走,也有个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在这个发展的路上为经济的提质、转型、调结构应该会起到非常大一个推动作用。
文化是旅游产业的助推器
“电影《少林寺》火了登封的旅游和武术教育,电视剧《乔家大院》让乔家大院成了热门景点,吴冠中一篇《养在深闺人未识》让张家界走向了世界。”叶文智认为,文化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而文化旅游产业对湘西地区的扶贫攻坚将起到不可替代、不可估量的作用。
“湘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也是文化的富矿。”叶文智说,湖南最著名的文艺作品大都源自湘西,沈从文的《边城》,黄永玉的画作,宋祖英的歌曲,都与湘西有关。 大湘西地区,文化旅游资源总量占全省的41%,有70余处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资源,厚重的资源禀赋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化旅游的开发,必须要依靠一个强有力的市场主体。”叶文智认为,大湘西发展旅游,不应该以政府为主体进行旅游开发,而是应该引进有经验、有资金、有实力的企业来进行开发。一家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带来发展旅游所最需要的资金与人才,设计生产出最能发挥大湘西的文化优势、最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旅游产品,比如去年三月在凤凰古城首演,以沈从文《边城》中翠翠的爱情故事故事为蓝本的大型民俗情景剧《烟雨凤凰》,以及,今年4月即将首演的全世界唯一一台由文学名著改编的森林实景音乐剧《边城》。这些产品都是用生动的方式在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新的尝试。”
发展大湘西文化旅游就是精准扶贫
“在大湘西,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就是推进精准扶贫。”叶文智认为,应该把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切入点,以旅游产业发展老百姓脱贫致富。叶文智举了一个例子,凤凰古城从事旅游产业的达7万多人,给老百姓带来了7万多个就业的机会。他认为,文化旅游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一部分,对于推动就业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展旅游,山门打开了,游客进来了,让大湘西的老百姓开拓了眼界,感受到现代的消费观念和经营理念,对于整个大湘西未来的经济发展,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大湘西的文化旅游有先天的优势,但是也存在许多发展的劣势。”叶文智细数了几条大湘西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产业整体规模小、效益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缺少跨地区、跨行业的文化旅游产业集团等等。
“大湘西的基础设施、旅游配套设施都落后于发达地区,要把大湘西打造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的文化旅游目的地,还得再加一把劲。”叶文智建议,进一步整合张家界、湘西、怀化等地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大湘西一体化”文化旅游圈,使之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的产业链条,做到大湘西“一盘棋”,形成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合力。(特派记者 曾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