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科技!全市1421名中小学生上演机器人大PK
5月8日上午9时,一场激动人心、英姿飒爽的红色革命舞剧《红伞》拉开了第十六届东莞市中小学机器人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序幕。来自全市188所学校645支队伍共1421名学生以及440名指导老师齐聚松山湖北区学校,上演了一场精彩的科技盛宴。
本次活动由东莞市教育局主办,市教育局教研室、市教育信息中心、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市松山湖北区学校共同承办。
本次赛事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组别,设有轮式技能、编程闯关、人形机器人-智能物管大师、机器人擂台、无人驾驶接力等12个项目。
松山湖北区学校冯正华校长在开幕式上表示,科技创新能力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北区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以及信息素养,帮助孩子们发现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勉励所有参赛选手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并预祝活动取得圆满的成功。
东莞科创教育探索开拓3.0时代
据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史宏凯介绍,东莞市中小学电脑机器人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自2004年创办以来,已成功组织了十五届。参赛学校从最初的25所,发展到今年的188所,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东莞科创教育从无到有,正奋力探索开拓3.0新时代。比赛的组织与准备,得到了市教育局、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松山湖北区学校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科创教育是东莞品质教育建设的重要部分,史宏凯表示接下来将要探索赛事活动与科创课程相结合,通过与学校开展深度合作,以赛事为依托,将科创教育与学校的课程、课堂相结合,既保证大赛的延续发展,又能让科创课程实实在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劳动与科技教育有机融合
科技教育与劳动实践有机融合是本次活动的一大特色。“新时代劳动教育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而此次机器人赛事就是对创造型劳动和智慧型劳动的有益探索”。活动组委会主任、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室成员、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秘书长高星原介绍,此次比赛项目更加注重制造和拼装,强调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在团队比赛中,选手们分工明确,手腕灵活的选手负责组装,思维敏捷的选手快速编程,平衡协调能力好的选手则操控机器人手柄,大家团结协作应对比赛各个环节。
无人驾驶接力赛具有趣味性、实操性、竞技性的特点,要求选手们自己动手组装机器人、编写调试程序、完成规定任务,对选手们的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而机器人擂台赛考验选手们的操作,由选手通过遥控的方式,控制机器人在擂台上模仿人类打擂台,选手在该项目中展示了高超的遥控驾驶技术。
经过一天的紧张比拼,12个项目、23个组别一、二、三等奖新鲜出炉。这次竞赛的优胜队伍,将会选送参加2021年广东省中小学科技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松山湖北区学校承获得“特别贡献奖”。
/链接/
松山湖北区学校人工智能
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单位之一,松山湖北区学校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学校从空间、课程、师资三个方面着手,建立了全面完善的人工智能普及课程体系。
学校在2019年建校之初即建立人工智能教育团队并规划1500平方米的空间用于人工智能普及课程的教学活动。并与企业及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共建“开放智能·包容多样”的智能空间——智园。
针对学生学情与发展阶段,学校构建了1-9年级人工智能普及课程体系,以“科技+人文”“教育+产品”“校园+社会”为特色,将探究课与创造课两大课型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主动积极面向未来的新时代公民。
学校人工智能团队,由科学、信息、综合实践、美术等多学科老师构成,其中10年以上教育科创经历的教师9人,还有一批来自北大、北师大、人大等重点高校理工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整个团队在科创创客领域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文字:覃凤春
摄影:曹雪琴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