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百姓宣讲论坛举行专场宣讲会 6名宣讲人讲述当代奋斗者故事
大洋网讯 20世纪20年代,广州展开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荔湾区花地街谢家祠是广州市郊区一农会旧社;近百年后,在这座见证革命历史的祠堂,一场缅怀革命先烈、讲述当代人不忘初心事迹的宣讲会感动、勉励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线,昨日上午,由中共荔湾区委宣传部、花地街党工委、花地街办事处共同举办的西关百姓宣讲论坛——“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荔湾区花地街中市社区专场宣讲会,在谢家祠举行。6名宣讲员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他们中有环卫工,有企业家、警察、检察官,有党的十九大代表,省、市党代会代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鼓舞着各位党员干部攻坚克难,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挂在心上,落到实处。
走出响当当的民族品牌
许晓东讲述了立白集团创始人陈凯旋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与外资巨头在市场中“赤身肉搏”、拼死不后退,最终守住民族品牌,将洗涤剂做到全国第一、世界第四的故事。
1994年,陈凯旋成为“广漂一族”,“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是他创业历程的写照。随着立白洗衣粉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一些外资企业向陈凯旋发出条件丰厚的收购计划,陈凯旋不为所动:“立白也有品牌、也有渠道,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到!”吃了闭门羹的外资巨头们在中国市场不计成本对本土日化品牌进行“剿杀”。立白顶住压力,通过渠道下沉、提升品质、科技创新等等一系列的组合拳,逐渐成为日化行业响当当的民族品牌。
——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许晓东
无数平凡日子里奋斗的骄傲
“对于很多老百姓来说,白天鹅宾馆是一个地标;可对于白天鹅人来说,白天鹅已经是我们生命里的一本故事书。它写满了我们和客人之间的故事,也写满了我们无数平凡日子里奋斗的骄傲。”张丹凤说。2008年,张丹凤用手机为一对前来用餐庆祝金婚的夫妇拍下一张合照,四年后,老太太辗转联系上她。老人说,丈夫已去世一年,由于女儿的失误,家里已没有当年金婚纪念日的照片。后来她想起白天鹅的一位经理曾为他们拍了一张照片,想知道那位经理是否还保留那张照片。张丹凤迅速从电脑里找到了那张照片,给老人寄出。
2016年,老人在儿女的陪伴下,带着那张照片前来,拉着张丹凤的手泪眼婆娑地说,这张唯一的金婚合影照,抚慰了她的丧夫之痛,重燃了对生活的追求。“我没想到,当年的随手拍能给老人家带来这么大的安慰。她的故事温暖了每一位白天鹅人,让我们看到了用心服务的意义。”张丹凤说。
——白天鹅宾馆客户关系总监张丹凤
只要你肯努力一定会被看见
30年前,王凤丽18岁,她从河南来到广州寻梦,本想参军入伍的她成了一名环卫工人,一做就是30年。王凤丽最初的“地盘”是广州大道和广州大桥片区,每天早上3点半起床,4点左右出门5点到岗作业,从早到晚,至少要清扫四遍。坚持了一个月,王凤丽并没有像别人想的那样很快离开。“我妈听说我在广州扫大街后说,千万不要告诉亲戚朋友。我心中憋出一股劲来:我就扫大街了!还要扫出个名堂来!”她说。扫大街也是一门技术活,扫把怎么拿最省力、用什么姿势扫地不伤腰等都是有窍门的。那一刻,王凤丽意识到,自己已经爱上了环卫工这个职业,也爱上了这个城市,她想留在这里!渐渐地,她升职做了班长,获得了广州市优秀城市美容师的称号。2014年,王凤丽当上了环卫所所长,还在广州组建了家庭,当选为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我热爱这个城市,因为在这个城市,只要你肯努力,一定会被看见,只要你愿意奋斗,一定会有回报。”王凤丽说。
——天河区市容环卫第三管理所王凤丽
每一次排爆成功就是从鬼门关重回人间
“我是一名排爆警察,对我来说,每一次排爆都意味着生死考验,每一次排爆成功就是一次从鬼门关重回人间。”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张国清一开口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他的宣讲主题是“死亡线上的逆行者”。2010年的一天晚上,一名群众报警称家门口发现炸弹。凌晨1点,张国清正在现场排爆……“那天晚上,我面前的这枚炸弹拉线特别细,只比头发丝粗不了多少,但触动这根线又特别危险,因为拉线只要被移动1cm,就将引爆炸弹。排除这样的炸弹,别说动作幅度过大,就是手指抖动一下也不行。排爆时,我大气都不敢出,我知道,如果有一点微小的失误,就再也没有第二次机会。”张国清说,二十分钟后,他终于剪断了那根关键的控制线,炸弹被成功排除。
——广州市公安局防爆专家张国清
好家风故事浸润人心
在今年举行的荔湾区“我的祖国我的家·弘扬广州好家风”演讲比赛中,荔湾区检察院检察官彭婧、荔湾区纪委监委机关廖淑青讲述的动人故事拿下并列第一,她们从年轻人的视角讲述自己的家风故事。
彭婧的父亲是一名医生,在她成长的小镇上,医生极其匮乏,老人小孩生病了,路途遥远不能颠簸,只好请医生到家里看诊。白天她的父亲忙着给病人看病,晚上便背起诊箱,骑着摩托车穿梭在各个村里。某天傍晚,彭婧的父亲又一次拿起诊箱准备出门,她终于忍不住发起了脾气,把诊箱从摩托车后座上推下来。“当时的我不明白,为什么就不能不去呢?”彭婧说。多年后,当彭婧面临同样的处境时,她才找到答案:不是不能,是不忍。“那一个诊箱,装着的是父亲作为医生沉甸甸的职责。”彭婧说。作为一名检察官,彭婧难免会与形形色色的犯罪嫌疑人打交道。彭婧讲述,她曾办理过一个故意伤害案件,被害人被打成重伤二级,提审时犯罪嫌疑人旁敲侧击地威胁她。“说实话,我怕,但越怕,越不能退……职责之下的我每退让一分,今后捅向无辜之人的刀可能就多了一把。”带着这样的想法,彭婧认认真真、无比细致地办完了这个案子。
廖淑青则以自己的外婆、父母的温情故事,讲述家族四代人延续下来的责任教育。
——荔湾区检察院检察官彭婧、荔湾区纪委监委机关廖淑青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多 通讯员荔宣
图/花地街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