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晓梅:工匠精神同样适用农业生产

08.03.2016  17:28


5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做客南方报业全国两会全媒体直播室,结合新鲜“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畅谈对于城市转型升级以及农村农业发展等问题的看法。

向晓梅认为,工匠精神虽然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但对于农业同样适用。“工匠精神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就是从源头保证食品安全”。

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南方日报: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向晓梅:改革开放至今,部分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已经高过了东南亚国家;土地成本尤其是一线城市上升得非常快。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是依靠原有的技术、生产组织方式、商业模式,产业链中比较低端的企业就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发展动力的转换,发展机制要从要素红利转向创新驱动。通过创新来消化现有成本,推动产业的发展。

南方日报:目前广东正在经历转型升级的浪潮,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您怎么看待广东转型升级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呢?

向晓梅:广东的转型升级一直在推进,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倒逼,还有近两三年提到的创新驱动战略,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转型升级。在这一轮转型升级当中,广东原来的传统优势产业,其品质质量确实得到提升。其中珠江西岸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广东的意义非常重大,对原有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一个提升;同时在珠江东岸发展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这样在珠江东岸、西岸形成了“一轻一重”的发展格局。这“一轻一重”代表了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

优质种植基地具备竞争力

南方日报: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了“工匠精神”。在农业生产中,您认为是否也需要引入这种精神来培养种植能手?

向晓梅:工匠精神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一种产物,它是一种精致化生产的要求,它对农业生产同样适用。从农业生产来讲,实际上就是从源头保证食品安全,从种植开始,原料、化肥、土地等要保证安全,还有就是它的品质和质量,这里也需要工匠精神。

南方日报:对于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向晓梅:农村也要重视治理污染,不用全部城市化,地方可以保留农村的风貌,保证品质。将来,尤其是发达地区,优质的种植基地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资源。农业需要通过创新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甚至通过创新,农业业态都发生变化。“互联网+”农业也在推进,这肯定是一个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