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正:中国企业“走出去”应具公共外交素养
21.04.2015 03:46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简介:《2015公共外交蓝皮书》刚刚出版,它是第一部针对我国公共外交事业发展现状,做出全面梳理和总结的专业报告。在该蓝皮书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国网专访蓝皮书主编赵启正先生,谈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与挑战,及如何更好地进行公共外交活动。
嘉宾介绍:
赵启正 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中国网:
“中国访谈 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2015公共外交蓝皮书》刚刚出版,它是第一部针对我国公共外交事业发展现状,做出全面梳理和总结的专业报告。在蓝皮书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国网专访了它的主编赵启正先生。
赵部长您好,感谢您接受中国网的专访。我们知道《公共外交蓝皮书》是中国唯一涉及公共外交的蓝皮书。但应该如何理解公共外交的主体呢?
赵启正:
公共外交在中国的开展是最近十年或者说五年以内的事情,并不是说中国以前没有公共外交的活动,只不过我们没有用公共外交这个概念来把它扩展或发挥。公共外交最原始的定义是一个国家政府对外国公众来表达本国的国情,宣传本国的政策,回答外国的问题。到近代一个国家的公众不再只是外国人对我们传播的受体了,而且也主动承担了对外表达的任务,所以今天的公共外交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团体,乃至有影响力的个人,他们对外国表达本国的国情,说明本国的政策,回答外国人诸多的问题,这种活动就算公共外交了,随着中国走向世界,随着中国在国际地位的提高,所以公共外交理所当然就活跃起来了。
中国网:
您怎么评价编写和发布这本蓝皮书的时间节点呢?
赵启正:
因为以前我们中国关于公共外交的专著和文章比较少,近年开始兴起了,并且在民间成立了很多的公共外交协会,也有了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所以公共外交在今天可以有所回顾,有所总结,以便再提高。如果前几年做这样的蓝皮书,我们还没有根据,还很空洞,今天就能实实在在写出一本来,讲中国公共外交的兴起、现状和展望未来,这样一个时刻,我们也相信第二本公共外交蓝皮书会更好、更具体。
中国网: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可能有很多企业走出国门,企业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您刚才说中国企业走出去本身也是公共外交的过程,请您为我们走出去的企业提提建议?
赵启正:
中国吸收外资我们很有经验,比如如何谈判、如何使双方共赢,如何保证彼此的利益。但是中国的资本走出去,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是最近才兴起的,我们把吸收外资的经验用到走出去有时候并不一定合适,因为我们不太了解外国的环境。
企业家走出去面对的不只是外国的企业家、外国的企业,而是面对外国整个的社会。比如当地的工会会问,中国的企业来了会欠我们的工资吗?会保障我们的福利吗?会随便开除我们吗?当地的环保组织会问了,你们会不会污染我们(的环境)?同行业的外国公司问了,你要是扩大产量,会不会跟我们形成竞争,使我们处于劣势呢?如果一些敏感的企业,比如涉及到通讯,或者间接和一些高科技有关的,外国议会和政府会说,这影响我们的安全。因此企业家面对的不只是对方的企业家,而是面对整个社会。
比如外国议会对你有疑问,你应当面对外国议会去回答问题,而不是说“请外交部替我们答吧”,外交部不是你们专业人士,他只能在宏观上订立两国的条约或协定,并不能回答你企业的问题,所以中国的企业家要面对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去从容的对话。外国电视台要求你去你就去,到电视台侃侃而谈,让外国公众理解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为了双赢,是给当地带来利益,这样人家才接受你。所以中国企业家应该有公共外交的素养,事实上也有的企业家取得了好的成就,他们应该推广他们的经验。
中国网:
不仅欧美国家的舆论对于中国外交有着比较大的误解和猜忌,周边国家的舆论对于我国也有不利之处,您认为面对国际舆论,中国公共外交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是什么?
赵启正:
可以说,当代的公共外交不只是政府去做,社会组织、非盈利团体,比如大学、医院、妇联和有影响的个人,我们在对外交往中都在表达着中国。外国对中国有误会的原因是种种原因,不是一个,但是通过中国的公众来表达最容易感动他们。
我们中国的故事就是我自身的故事,通过这种故事就组成了对中国的概念,他喜欢中国的文化,或者喜欢中国人,从而喜欢中国,所以凡是有机会与外国公众或外国政府交往的中国人、中国的机构,都有一种公共外交的责任。但是我们并不要求说,都像发言人那样去讲一个有口径的标准化,或者讲政治道理,或者讲哲学,事实上你给他一个中国产的原生态的苹果,这个苹果长得这么好,有营养,请他去吸收吧,营养就是中国某些特色,中国某些社会的优势,他愿意吸收就吸收了,不吸收也没有关系,但是我给的是苹果,那中国的故事就是中国的苹果,当然中国的香蕉、中国的橘子也是可以的,不要把它做成苹果酱或维生素C送给人家。
中国网:
您刚才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原来的公共外交活动有限,那公共外交近来是否有创新呢?
赵启正:
因为原来中国出去旅行和与外国人交往的人很少,在改革开放之前,每年中国出去的人次只有一万人次,现在接近一亿了,这是多少倍?如果一千万人次就是一千倍,一亿就是一万倍,所以跟外国人交流的机会、交流的面很大,这就给公共外交创造了一个背景的环境。
有人他并没有意识到公共外交这四个字,但他出国了,他和外国人说话、和外国人交流,谦虚的或者很微笑的来谈事情,人家说这就是中国人,我喜欢中国人,因为他们谦虚、因为他们好学、因为他们关心别人。如果你很粗鲁,到人家那儿去不排队,到那儿把人家柜台的东西买光,吃饭剩一半,人家说中国人怎么这样,因此他对中国的印象就往下走,就是负面的。虽然你可能没有公共外交的意识,但是你做了公共外交的效果,因此我们正面提倡一下公共外交,就明白原来我就代表中国,我就是中国人,我是不是应该做得更体面、更好一些呢?我们文化素质提高不是为了给外国人看的,即使在中国我们也希望他遵守社会秩序,也希望他过一种朴实的生活,也不希望所谓“土豪”那样的表现,所以提倡公共外交的时候,必然要求我们中国的公众、中国的官员,大家一起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
中国网:
很多怀疑批评中国的声音在网络空间蔓延,成为中国外交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网络公共外交应该如何面对当前的舆论形势呢?
赵启正:
互联网对国外的传播,有人管它叫做“互联网外交”,有人叫“网络外交”,但是汉语,外国人认识比较少,互联网外交到底能够发挥多少作用,我们还要考察一下,在外国能够阅读中文的人他可能上中国的互联网,不认识中文的就不行。中国有很多外语的网站,比如新华社、人民日报,还有我们的CRI(国际广播电台),还有中国网,你们都有外语的网络,CRI有接近60种外语网络,这些是谁来读呢?是外国公众读,所以公共外交就是对外国公众的,外国政府的人也是公众中的一分子,他也要研究中国,所以网络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我想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中国网多好听的名字,叫中国网,还有比你们更大的名称吗?所以中国网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来表达中国,而这种表达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讲普通的中国故事,而不是过多的哲学语言和政治语言,这样才能感动普通的外国人,所以对中国网我们抱有期望。
中国网:
感谢您接受中国网的专访。
(责编/记者:李虹霖 图片:郑亮 摄像/后期:宗超)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1.04.2015 03:46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
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听取并评议市委书记、省直有关单位负责人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
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
中国广州政府
陈建华主持召开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77次主任会议
昨日(12月25日)上午,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