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举行建院十五周年学术周系列活动之青年学术骨干报告会

11.05.2017  14:12

4月27日,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学术骨干报告会在生科院举行。青年教师邓惠敏、高彩吉、李扬、相辉、张盛春和张钟徽分别就各自领域的研究进展向全院200多名师生做了报告,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智慧盛宴。报告会由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阳成伟教授主持。

广东省杰青、“珠江科技新星”邓惠敏副教授作了题为《家蚕翅原基的变态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的报告。邓老师详细报告了家蚕翅原基不同发育时期翅原基RNA-Seq的测序结果、主要差异表达基因及各种调控因子对昆虫翅原基变态发育的作用机理等,并介绍了通过遗传技术改造家蚕素材和提高蚕丝品质的进展。

“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高彩吉教授作了题为《囊泡运输参与植物环境应答》学术报告。高老师简略介绍了囊泡运输研究的科学史,讲解了植物囊泡运输系统在细胞内物质运输尤其是膜蛋白分选和降解中的作用机制,并结合实际研究讲解了囊泡运输系统参与调控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以及个体环境应答的功能。

李扬教授作了题为《中国沿海记忆缺失性贝毒生物溯源》的报告,首先介绍了该藻毒素的化学成分、危害途径和全球分布,也综述了主要肇事微藻的研究现状。其次聚焦中国海域,解析了潜在肇事微藻的分布态势。然后基于单克隆培养株系,开展了藻毒素的检测和分析工作。首次报道了中国海域记忆缺失性贝毒的肇事微藻,并开展了藻毒素的诱导分析。报告最后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认为藻毒素贡献的定量分析应该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青年拔尖人才相辉教授做了题为《丝绸之路的微观分析:家蚕进化历史及性状的人工选择》的学术报告,首先介绍了家蚕作为传承丝绸文化的载体驯化后的迁徙历程,并进一步结合家蚕-野蚕代表性品系的规模化基因组多态性分析结果,展示了家蚕的进化历史及基因组变异格局,并就通过人工选择信号分析、GWAS分析以及CNV分析等组学分析及基于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候选基因功能分析手段,解析了家蚕重要驯化性状在人工选择下进化的遗传及分子机制。

“青年珠江学者”张盛春副教授就《拟南芥种子发育的基因表达调控》作了报告,介绍了植物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阐述了植物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的调控网络,分析了基因转录后修饰在种子发育中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

张钟徽教授作了题为《KETCH1,  a  sailboat  for  HYL1  protein  from  cytoplasm  to  nucleus》的报告, 介绍了拟南芥核转运蛋白KETCH1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和调控miRNA剪切复合物核心亚基HYL1蛋白入核运输的分子机制。

本次学院青年教师学术报告会各位老师报告深入浅出,内容丰富、生动精彩、富有感染力,获得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和响应,师生提问踊跃,气氛热烈,促进了院内学术交流,拓展了师生们的视野,有利于营造院内良好学术氛围。

作者/通讯员: |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