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年记】:前海蛇口自贸区满周岁
2014年12月3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被纳入其中。近一年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快速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步实现了“一年一个样”和打造粤港澳合作新平台、我国自贸区建设新标杆的预定目标。
记者了解到,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各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跨越式发展。其中,2015年新增注册企业43827家,增幅133.79%;新增注册资本18824亿元,增幅达101%;片区注册企业达7.43万家,注册资本3.3万亿元;注册企业实现增加值达1019亿元,增幅达47%;实现税收收入174亿元,增幅达63.61%;合同利用外资达217.78亿美元,增幅达210%,占全市77%;前海区块实际利用外资22.3亿美元,占全市34.23%;全年完成30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前五年的总和,同比增长75%;招商集团也提前实现了主要经营和资产指标翻番的目标。
体制创新:
出台了《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建设实施方案》和《前海蛇口自贸片区2015年工作要点》,研究制定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金融、深港合作、法治、人才和体制机制等六大创新方案,谋划编制前海蛇口“十三五”规划。在中央驻深监管机构以及市直各部门的支持下,累计推出102项改革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达23项;31项成果纳入广东自贸区首批60条创新经验,占比过半,14项在广东全省复制推广,另有首批15项拟在全市复制推广。
新城建设:
一方面,前海管理局与招商局集团、深国际签订了土地整备的合作框架协议,与中集达成了土地整备的共识;水环境治理拿出了具体方案;平南铁路拆迁工作实质性启动;航空限高问题取得了国家民航局的支持。
另一方面,自贸新城建设提质提速大会战“十大战役”告捷,自贸片区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或建成项目9项,共36栋,建筑面积共计151万平方米。全年出让土地4宗(含作价出资2宗),土地面积8.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7.9万平方米,土地收入350亿元,占全市一半。
规则体系:
在规则体系建设上,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35项试点经验;研究制订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创新、简短版“负面清单”、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3个试点方案;率先实现内资企业“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和外商投资准入“一口受理、多证联办”;创新电子税务局、检验检疫电子证书、“属地备案、口岸签证”的一体化签证模式;率先将国际海员外派范围由香港籍船舶扩大至其管理的所有船舶;率先在粤港澳检测结果互认方面实现红酒、麦当劳相关产品“一张证书深港直通”;率先开展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合资基金公司试点;获批开展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知识产权投融资试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运行;国务院批准以前海为龙头的深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改革试验区。
营商环境:
法治创新方面,起草《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条例》,修订《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研究制定《建设前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实施纲要》。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挂牌成立,被纳入全国综合性改革示范法院试点。
人才管理改革创新方面,起草《建设国际人才自由港工作方案》,提出“六自由、一保障”38条创新举措;向71名境外人才补贴个税近2000万元,同比增长3倍多。
企业服务工作方面,制定《前海深港合作区所得税优惠产业认定操作指引(试行)》、《前海深港合作区产业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4部规范性文件;向72个企业创新项目发放现代服务业试点资金3.9亿元;行政审批全面实行网上全流程备案;搭建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信用网上线运行;解决注册难问题,基本实现“零收费”、“零罚款”和“零跑动”。
产业集群:
据统计,前海蛇口自贸区目前累计实现注册企业突破7.4万家,注册资本金超过3.3万亿。全年新增企业43640家,增幅达132.8%,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186家,自贸区挂牌后,前海蛇口片区新增注册企业达36055家,增幅达140.78%,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注册企业超过234家。
金融业:入驻前海的金融持牌机构已达98家。
总部企业:自贸片区注册资本达5亿元及以上的企业938家。
港资企业:汇丰、恒生、东亚、嘉里、周大福、港铁、金银业贸易场等一批标志性企业落户,前海香港商会正式成立,港货中心一期建成营业,注册港资企业达2787家,对前海增加值的贡献率超过20%,税收占比达30%。
一带一路:
到2015年底,共有53个国家和地区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设立企业,累计注册外资企业2910家,注册资本合计2054.78亿元,其中大部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前海企业在境外直接投资140家企业(机构),同比上升197.87%;中方协议投资额33.5亿美元,同比上升619.52%,大部分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