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之欲出并大有可为的“筛客”
哈哈镜 人生百态
旧时代,在北方陕、甘、宁一带有一种人被称为麦客。即每年麦熟季节,专门外出走乡到户,替人收割麦子,俗称赶麦场。而今天,在南方的稻田里,也忙碌着一批来自江苏、安徽、河南等地的稻客——— 专门外出走乡到户,替人收割稻子的人。只不过,新时代稻客的装备,再也不是简陋的镰刀、扁担,而是小卡车拖着的收割机了。
看着那些已经先进到使用G PS面积测量仪计算收割稻田面积的稻客,再看看那些跟稻客嚷嚷着“你们赶紧来我们村帮忙收稻子呀!”的村民,年轻时饱尝过“双抢”(抢收抢种。水稻在南方一般种两季,七月早稻成熟,收割后,得立即耕田插秧,务必在立秋左右将晚稻秧苗插下。因水稻插下后得六十多天才能成熟,八月插下十月收割。如果晚了季节,收成将大减,甚至绝收。因为抢收抢种拢共只有不到一个月工夫,收割、犁田、插秧十分繁忙,所以人们把这段时间的农活叫双抢。)滋味的笔者不禁感慨万千:真正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每亩竟然舍得花100大元雇人收割,如今的农民再也不是过去的概念了。
由过去的麦客、今日的稻客联想开去,如果有精明者敢吃“螃蟹”,新“开辟”一种职业叫“筛客”,应该是大有可为的。据本地媒体8月14日报道,惠阳区平潭镇的菜农老谢已经意识到菜地里那些废旧塑料薄膜的害处,“地里有这些白色污染,严重影响耕作。我从去年就开始清理这种垃圾,有的时候一天清理5大包”。如果也有一种专门开着机器外出走乡到户,替人筛掉田地里的白色垃圾的“筛客”,会不会也像麦客和稻客那么大受欢迎呢?想想哈,即便就500元筛一亩,“白色垃圾清理走,蔬菜长势也好了”,也挺划得来不是?现如今,一天能清理出5大包废旧塑料薄膜的菜地,比比皆是,“筛客”会发愁没生意么?更何况,还有很多曾被称为“金海银滩”的海滩,也被白色垃圾污染得千疮百孔,类似大小梅沙巽寮湾这些动辄产出垃圾以吨计算的地方,无疑也是“筛客”们可以大显身手的舞台。
有人担心,倘若“筛客”们真的生意兴隆,不就变相证实咱们也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么?说这话者就真的是杞人忧天了。7月18日南都惠州读本《请问多少钱花在水里?多少钱砸在景上?》一文说得明白:“惠州市全面实施市区13条河涌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市区水环境。据估算,市区13条河涌整治投资总计89.8亿元。加上已经完成整治的金山河耗资近10亿元,保守估计,惠州市区此轮河涌整治至少将投入100亿元。”100亿元,够“筛客”们筛九辈子的了…… □纳兰
本版来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报立场无关。投稿邮箱:ndhzpl@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