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哥本哈根到纽约:联合国气候峰会时隔五年再出发
2014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即将于9月2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隆重举行,12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此次峰会,使峰会笃定成为全世界合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又一个历史性时刻。
上一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是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很多与会者对那次峰会仍有极深的印象。陆克文时任澳大利亚总理,他本月初回忆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时说,他直到现在也很难忘怀会场贝拉中心里丹麦家具的气味。
记者曾参加了哥本哈根峰会,陆克文所说的情景历历在目。记者需要走过会场蜿蜒曲折的丹麦家具展区,才能抵达主会场。由于贝拉中心容纳人员有限,最后不得不限制数以千计非政府组织人员入场,引发了很大争议。
12月的丹麦天气阴冷,连续多日的漫漫长夜和转瞬即逝的阳光,会场内混乱的安排和激烈的争论,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各国官员紧张的神经,影响着峰会的最后结果。国际社会对那次峰会也普遍抱有非常高的期待,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雄心勃勃的减排协议”,使其成为气候变化谈判的里程碑,无形中也在给峰会“增压”。
在峰会的关键时刻,各国领导人直接介入了具体的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其结果是通过了一份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对于这份协议,与会各方评价不一。
哥本哈根峰会后,气候变化谈判又进行了五年,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分歧并没有得到弥合。双方焦点仍集中于在气候变化领域所各应承担的责任方面。
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看,发达国家理应承担碳排放问题的历史和现实责任,并为发展中国家在减排方面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
由于分歧难以弥合,导致气候变化谈判“磕磕绊绊”。而一些发达国家在哥本哈根峰会后,对气候变化议题逐渐变得较为消极,立场有所后退,给气候谈判的前景更增添了不确定因素。在这种背景下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倡导召开这次峰会,可以说有其紧迫性和必要性。
人们普遍注意到,纽约峰会努力汲取哥本哈根峰会的经验教训,有意给峰会“减压”,把气候谈判的具体工作仍留给各国谈判代表去做,而把提升和凝聚政治意愿作为本次峰会的主要任务。
9月的纽约阳光明媚,气候宜人,至少有助于与会者心平气和讨论问题。联合国总部也有充足的空间让与会者充分融入会议进程。而且,本次峰会的会期仅为一天,便于掌控。
70岁的潘基文22日继续出席了多场和气候变化相关的活动,为气候峰会的召开做“最后冲刺”。他在努力向外界传达明确的讯息:只要各方加强对话沟通,增进政治动力,峰会实现其主要目标、推动气候谈判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议仍是有希望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