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江”哪得清如许——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安江实践”

17.05.2020  17:10

  新华社合肥5月16日电题:问“”哪得清如许——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安江实践

  新华社记者刘菁、陈尚营、汪奥娜、魏一骏

  一滴泉水,晶莹剔透,从海拔1629.8米处启程,流入山涧,在皖南汇聚为新安江,百转千回于斑斓山岭和白墙黛瓦间,东流千岛湖,汇入富春江、钱塘江,奔腾入海。

  2012年,国内第一个跨省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在新安江流域拉开。皖浙探路改革,呵护碧水东流。新安江已成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千岛湖水质稳定保持为优。

  9年三轮试点即将结束,青山、绿水、民富、民安就是最美的答卷。正如滴水汇聚成江河奔流入海,“新安江实践”汇入我国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洪流。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从水环境扩展到空气、森林、湿地,从新安江扩展到九洲江、东江等多个跨省流域。

  共治:让保护生态者不吃亏

  初夏新雨后泛舟新安江,江面一览无余,清澈的江水倒映着葱茏的青山,岸上黄澄澄的枇杷挂满枝头。

  “以前洪水一过,两岸树枝挂满五颜六色的塑料袋。”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中心主任毕孟飞说。

 这是黄山市休宁县新安江源头附近的一处瀑布(5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韩晓雨 摄

  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的新安江是浙江省最大的入境河流,为杭州的重要水源地千岛湖提供了60%以上的入湖水量,是皖浙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2010年,千岛湖部分湖面蓝藻异常增殖,汛期数十万吨垃圾从新安江顺流入湖。警钟敲响。全国政协组织的专题调研,引发各方关注。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困扰着那时工业化、城镇化正在加速中的黄山市,新安江上下游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只有改革,才能破解难题。

  这是黄山市休宁县六股尖一处瀑布(5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2012年,在财政部、原环保部指导下,皖浙两省在新安江启动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原则,建立补偿标准体系。

  早在2005年,浙江省就出台文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在全国第一个实施省内流域生态补偿,成为改革先行者。

游客在黄山市休宁县新安江源头六股尖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游览(5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韩晓雨 摄

  首轮试点中,中央财政每年拨付3亿元、皖浙各出资1亿元设立补偿基金。年度水质达标,浙江拨付安徽1亿元,反之安徽拨付浙江1亿元。

  确保一江清水东流,成为安徽的必答题。安徽将黄山市列入全省唯一的四类地区,不再考核其工业指标,加大生态指标考核。

  一座古塔,矗立在徽州区丰乐河边,俯瞰这条新安江支流。河边是一处公园,凉亭木桥,绿树成荫。十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以精细化工、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园。

  2011年,这家工业园关停企业40户,另将22户迁进循环经济园。十年间,黄山市累计关停企业180多家,拒绝污染项目180多个。千岛湖所在的浙江省淳安县推掉了300多亿元达不到千岛湖保护准入要求的项目。

  水上垃圾曾是新安江治理挠头的事。曾有村干部对江边倾倒的生活垃圾满不在乎:“一场大水就全冲没了!

  不乱丢垃圾看似小事,村民却经历了从不在意到被动接受再到自觉行动的三部曲,这其中170多个“生态美超市”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黄山市徽州区潜口村村民余竹金在“生态美超市”展示自己的积分卡(5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66岁的黄山市徽州区潜口村农妇余竹金,前几天给“超市”送来了捡拾的120个纸盒、5节旧电池,累积5个积分。2个积分在这里能换一袋盐、4个积分能换一瓶洗洁精。老人说:“现在看到垃圾就捡,也不是图那点东西!

 美丽的新安江山水画廊(2019年11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淳安分局千岛湖湖面垃圾打捞队队长王庄建说,以前最怕湖面有生活垃圾,现在这个烦恼越来越少。

  2012年以来,除去安徽自身投入,中央财政和浙江省给安徽提供近30亿元生态补偿资金。

  据皖浙两省联合监测数据,2012年至2018年新安江上游流域总体水质为优,跨省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以上,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干净水。

  问“”哪得清如许?唯有改革活水来。

  “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蹚出一条上下游共治的新路。”黄山市委书记任泽锋说。

  黄山市徽州区潜口村村民余竹金(右)在“生态美超市”用垃圾兑换积分(5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韩晓雨 摄

  共享:让沿江百姓获“绿色红利

  “十年前,新安江两侧密密麻麻都是网箱养鱼。”55岁的歙县深渡镇绵潭村农民吴斌说,那时他有6个网箱。

  新安江上游人均耕地不足1亩,两岸许多农户过去“靠水吃水”。为保护水质,2011年起沿江3000多名渔民拆除网箱6379只,退养产值近4000万元。

  渔民退养之后怎么办?吴斌被聘为新安江“公交船”管理员,每月工资4000多元。有的渔民在游船观光点表演传统捕鱼节目,有的开起了农家乐,以前滞销的枇杷随着游客增多越卖越好。去年绵潭村人均收入1.5万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沿江百姓收获实实在在的“绿色红利”。

这是黄山市休宁县新安江源头的一处生态茶园及周边景色(5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黄山市建立绿色产业体系,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有机茶、泉水鱼等生态产业,培育文化影视等新兴产业,去年旅游收入659亿元,增长15%。

  一降一升见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年来,新安江流域用水总量、农田灌溉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呈下降趋势,而新安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上升为246.5亿元。

  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新安江边的徽州区西溪南镇东红村,阵阵花香和潺潺水声给古村添增了活力,修旧如旧的古村已是网红打卡地。村民金宜根的“金家农庄”又迎来几批客人,养过猪、打过工也没赚多少钱的老金,去年农家乐收入200多万元。

这是黄山市休宁县新安江源头的一处生态茶园(5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方国强是黄山有机茶种植第一人,可他常说自己曾是新安江的“破坏者”。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方国强靠贩卖木材早早地成了十万元户。“先是砍公路边的树,后来进大山里砍。砍伐过度导致水土严重流失。”一场山洪把方国强后来转行兴办的茶厂冲毁,损失几百万元。

  “这是大自然的惩罚。”方国强用自己的经历说服乡亲不再砍树,并带领大家种上了3万亩有机茶。茶农黄国强去年靠有机茶收入4万多元。

  共赢:让“新安江实践”再升级

  2015年,继续推进新安江水环境补偿试点写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一江清水流出生态财富,也淌出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

  村民在黄山市休宁县新安源有机茶基地采茶(5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新安江皖浙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从资金补偿扩展到产业、人才等多元补偿。2018年,黄山市加入杭州都市圈,2019年又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纳入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黄杭产业合作园、杭衢黄旅游线、杭临绩黄高铁等项目加快落地。

  水愈清、岸愈绿的新安江成为一面镜子,照出了生态补偿机制下多方互利共赢的实现路径。“新安江实践”在更广阔和更综合的生态系统“开花结果”。

  方国强在黄山市休宁县新安源有机茶基地里查看茶树(5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浙江省内已有35对38个县(市、区)签订了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安徽签订跨界水域联防联控协议29份,其中与苏浙签订12份。

  桂粤九洲江、闽粤汀江——韩江、赣粤东江等多个跨省流域建立起生态补偿机制。地表水一度降至劣V类的九洲江,2015年建立跨地区生态补偿试点,如今九洲江跨省区考核断面水质年均值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新安江实践”还在森林、湿地、耕地、空气等领域推广。安徽依据各市PM2.5和PM10平均浓度季度同比变化情况实施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2019年,安徽PM2.5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16%,淮南等三市产生生态赔付343.5万元,其余13市获得补偿2000多万元。

  “‘新安江实践’及其升级拓展版,充分显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在城乡山水间落地生根。”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徐恒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