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族”是怎样炼成的
核心提示:
近日,山东省拟立法“禁止啃老”获得了两极分化的意见:很多人很愤怒,认为政府试图为家庭应该自己解决的问题立法;但也有不少人认为立法“禁止啃老” 有比没有好,它至少填补了法律空白,对“啃老族”起到了警示作用。而专家则指出,对家长来说,也要在适当的时机狠下心来给孩子“断奶”,培养子女的精神独立和人格成熟才是根本之策。
中外对比
啃老“是个世界性难题”
中国人讲究家庭观念,习惯家族式生活,年轻人依赖父母生活的方式随处可见。有意思的是,这个颇有些“中国特色”的现象,近年来由于欧美地区经济衰退,就业形势不景气,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啃老”问题中美同病相怜
当前的中国,“啃老”已经渐成一种社会现象,“啃老族”的种种行为也让社会尴尬。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目前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以上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
而在美国,尽管经济在持续复苏中,但“啃老族”对父母的依赖却没有减轻,在二三十岁的年龄层里,五分之一仍和父母同住,更有60%还在接受父母的财务援助。
中美“啃老”原因并不相同
中国业界专家分析称,如果说中国“啃老”现象是两代人分摊城市化发展的成本,即“发展型”;那么对于欧美高失业率国家来说,“啃老”就是两代人分摊经济不景气的负担,即“危机型”。
布鲁金斯学会的人口统计学家傅瑞表示,引发美国青年“啃老”的现象有两大原因:一是经济衰退,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只好待在父母家中;二是与之前相比,申请房屋贷款的难度加大,造成一些人买房困难。
美国人认为“啃老很丢人”
出于不同的家庭观念和文化传统,中国“啃老族”对靠父母供养的做法往往觉得“理所当然”,心安理得;而美国的“啃老族”则觉得非常“丢脸”,甚至不愿与别人交流这件事。
“啃老”在美国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成年子女到了该独立的年龄却回家与父母同住,一向被视为事业或人生不成功的“不甚光彩”的事情。一些年轻人就算偶尔失业,也不会与别人交流这件事。
问题根源
中国“啃老族”从何而来
当前中国正面临自然新生劳动力的高峰期。专家统计,城镇新增劳动力中只有40%~50%能够实现就业,新成长失业青年增幅为63.2%,青年就业问题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矛盾。
就业形势严峻 大学生也不例外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许多年轻人的就业之途变得坎坷曲折。这其中,一些人由于学历低、技能差,很难找到就业机会,或者由于收入太低而不愿就业。即便是大学毕业生,也感到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一些人似乎很难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所以干脆自愿选择失业、待业。
独生子女就业者高不成低不就
广西儒学学会副会长钱宗范教授说,这一现象提醒我们反思这些年来的独生子女教育。“啃老族”绝大部分源自最初的几代独生子女,从小就在被“捧着”的状态中成长,家庭应该传输给他们的勤劳、孝顺、责任感等价值观他们根本就没有得到,相反还养成了不能独立、追求享受、缺乏责任感的性格。在社会就业岗位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对职位的期望值却过高,偏离自己的实际能力,因此造成就业困难。
应试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北京大学夏学銮教授认为,在以升学为导向的应试教育中,在中等教育阶段,年轻人根本就得不到职业技能训练,这使得许多人在就业市场中没有优势。
宁夏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通明认为,市场经济要求青年人在各种风险中博弈,而应试教育使得年轻人思想、心理都不成熟,对社会竞争缺乏价值观的准备和心理准备,一些人由于害怕在摸爬滚打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干脆逃避竞争,封闭自我。
解决之道
如何减少中国“啃老族”
对中国来说,治理“啃老”的主要手段就是房价调控,降低城市化成本,缓解青年一代压力,解放他们的父辈。
创造就业岗位刺激青年人就业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廖国一认为,在加强政策引导、帮助青年人就业的同时,各级政府、劳动社会保障部门还应尽快完善针对社会各层次人才的培养和资格认证体系,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参与多种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让他们在参加工作之前就获取多种资质,增大就业可选择度,适应社会需求。
家长该狠下心来给孩子“断奶”
专家指出,对家长来说,也要在适当的时机狠下心来给孩子“断奶”。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父母百般满足子女的需要,而不是积极培养其自主、自立意识,就会使子女丧失成长的机会,从而导致他们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纵容子女“啃老”,到头来既害了父母,也害了子女。因此,培养子女的精神独立和人格成熟才是根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