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高管谈企业“走出去”: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日,作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成功案例,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业的主要负责人,针对国企国际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子宇表示,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应该具备4个要素:国际化人才、国际化战略、科学的体制机制以及国际化的比较优势。
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宗祥告诉记者,根据中国南车的实践,目前央企在国际化方面有利因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个是产品的技术进步;第二是有好的环境;第三是具有很高的效率。
近年来,国家领导人为企业在海外积极“推销”,中国高速铁路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南车、中国交建等央企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徐宗祥介绍说:“随着我国高铁建设加速,我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也突飞猛进。中国南车已经向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整车产品。2011年以前,我们海外收入不到10亿美元,今年海外订单已超35亿美元,增长速度非常快。”
“中国交建在设计和承建的众多国家重点项目中,创造了诸多国内乃至亚洲和世界水工、桥梁建设史上的“第一”、“之最”。中国绝大部分沿海及内河的大中型港口和航道,国内各高等级主干线公路及大型特大型桥梁隧道等交通基础工程,均由中交股份参与设计、承建。”孙子宇说。
同时,孙子宇坦承,央企的国际化的进程中也交了很多学费。与早期央企走出去相比,伴随着我国工业的升级和实力的提高,当前央企国际化的途径也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孙子宇对记者表示,以前中国交建是“小米加步枪”式地打天下,现在像的新型国企的都是高端起步了。最早劳务承包时候,中国企业走出去就是“游击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从以劳务承包为主,发展到施工总承包,又发展到设计施工总承包,到现在提供综合性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无论是员工属性还是产品服务类型,以及出口或投资的目的地,都发生了巨变。
徐宗祥认为,长期以来,中国的装备制造业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掌握的核心技术不足。中国企业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并站稳脚跟,产品的质量无疑是第一位的,而这取决于一个国家在技术创新方面所做的努力。目前,中国高铁正在以“中国创造”为核心,引领中国制造业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它在“走出去”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国际化。(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