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创新中心城市起航——广州开放发展踏上新征程
总书记考察足迹回访·广州
从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紧锣密鼓推出的改革新招,到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以及金融服务体系融合发展的崭新布局,再到国家创新中心城市的战略宏图,以及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全新构想,千年商埠广州正在深入推进优化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将广东作为履新后地方调研的首站,向海内外宣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的坚强决心。
三年来,广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与期待,紧紧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砥砺前行、努力奋斗,以实干开创新的未来。
省委书记胡春华今年1月在广州调研时强调,广州要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强”省会城市、“做实”华南区域中心、“做大”国际国内影响力,建设成为有文化底蕴、有岭南特色、有开放魅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表示,要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密对接国家战略,科学谋划广州“十三五”发展,进一步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的使命担当,在全国全省发展中充分发挥动力源和增长极作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州踏上了新的征程。
航运中心建设
打造连接全球的大国门户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一直激励着广东全体干部群众。
作为省会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在“四个全面”战略指引下,主动融入中国发展大战略,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前,广州正瞄准“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以及国家创新中心城市,构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冬日的阳光下,站在南沙港码头远眺,全球港口最高的吊架开动,巨大的集装箱被缓缓送到靠岸的巨轮上。在中国推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背景之下,广州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推动城市转型升级。
根据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到2017年,广州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5.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00万标箱,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初见成效,力争在全球航运中心评价体系中进入前15名。
南方日报记者从广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获悉,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新征程上,广州将重点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一个连接全球的大国门户正在云山珠水之间崛起,把珠三角与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开放时代的到来,倒逼着更深层次的改革。今年4月,广东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南沙新区片区也从此进入自贸试验区时间。围绕国家自贸试验区和“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南沙片区在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展开了不少探索,分别在海关快速验放机制、智检口岸、国际转运货物24小时全天自助通关、政府支付查验服务费用、企业设立登记“一口受理”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以及海关“易通关”等方面先行先试,探路而行。
“珠三角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要发挥其桥头堡的重要作用,成为联外通内的重要门户。广州将可以为国家新一轮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强大支撑,同时提升以广州为首的区域一体化水平。”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室专家贾若祥对这座开放城市的发展寄予厚望。
法治政府建设
让法治观念覆盖各方各面
去年底,广州连续夺得三个高含金量的“全国第一”——清华大学发布的“2014年289个城市财政透明度排行榜”第一名,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第一名,而根据《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广州连续位列2013年和2014年度法治政府评比榜首。
这一系列全国“第一”“最佳”的排名背后,折射着广州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努力和实践。
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全面从严治党,广州努力走在制度建设的前列,把制度的力量转化为实践的力量。
自2012年起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广州3次大规模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制定了《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
广州市一级累计下放审批权限324项,在全国率先全面开展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重点推进重大决策事项、“三公”经费、财政预决算等领域的信息公开。
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2013年以来,广州先后制定了《广州市规范行政权力公开运行总体方案》以及权力清理、权力公开、权力监督3个配套工作方案,在全国率先建立并晒出行政权力清单、实现权力运行结果在线查询,有效规范了行政权力的公开运行。
今年8月,广州市政府《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出炉。广州提出,要实现率先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为广州“点赞”说,广州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处在全国领先地位。他表示,法治政府首先应该着眼于制度建设,要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而广州,恰恰在制度建设方面做得很出色。
在信息公开、重大决策制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不断创新,广州正在让法治观念覆盖到权力运行每一个环节、社会生活每一个方面,让法治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环境建设
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握制高点和主动权。”总书记三年前考察广东时的讲话始终提醒广州要继续大胆探索、扎实工作、坚定不移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作为中国经济第三大城市、广东发展“领头羊”的广州,在省委、省政府规划的“1+1+7”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被赋予“创新发展的龙头”的地位。
作为国务院定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广州集结了广东全省70%以上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已建成华南规模最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7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科技部评为优秀,数量居全国第一;48家众创空间纳入科技部统计,数量全省最多;广州有新型研发机构28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813家(国家级18家,省级548家),各级重点实验室337家(国家级17家,省级196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2日召开的广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也提出,广州将围绕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着力培育创新主体,加强创新载体建设,营造创新生态环境,加快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
悠悠珠江口,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澎湃不息。
绿树环绕、碧水中流的琶洲岛,曾是古代中国和西方文明交汇的起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如今,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科技等一批互联网企业争相落户,互联网新经济正在珠江边正在这里蓬勃生长。未来3—5年内,这里将培育成千亿元级的产业集聚区,集聚的创新力量将为千年商都注入新鲜的血液。
在今年6月召开的广州科技创新大会上,广州“1+9”科技政策体系亮相。广州要设立市科技创新券,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可购买研究开发、产品设计等服务,鼓励广州地区科技服务机构为珠三角地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服务……一系列制度设计,让创客们备感振奋。
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包容的创新环境、开放的市场环境,吸引着五湖四海的人才到这里就业、创业,也让一个个创新榜样在广州脱颖而出。
过去三年,广州不仅培育出亿航、巨杉软件等一批互联网时代的“快公司”,在新技术革命涉及的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等领域也布局多时,一批龙头企业研发实力居世界领先地位,即将进入爆发增长期。
当供给侧改革的大幕拉开,创新驱动成为广州迈向高质量增长的坚实力量,也为广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生态文明建设
共建共享美丽和谐广州
“东濠涌以及遍布广东各地的绿道,都是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局部细节。如果方方面面都把这些细节做好,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就能实现。希望广州的同志再接再厉,在过去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把城市建设得更宜居。”三年前,总书记来到广州市越秀区东濠涌,听取广州治水和城市建设情况汇报,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三年来,广州迈开绿色发展的步伐,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方面和全过程。
广州建成近3000公里、全省最长的绿道网络,蜿蜒的绿道从广州出发延伸到珠三角各城市,让越来越多城乡居民在绿道中享受“慢生活”。
位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南段的海珠湿地公园,是全国特大城市中心区域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翻飞的白鹭见证着广州城市发展提升的身影。
在2日召开的广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着力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广州。
美丽广州融入城市环境的每一个细节。去年以来,广州推进“干净整洁有序平安”的城市环境建设,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常年清除不掉的卫生死角不见了,角落乱堆放的垃圾也清理干净了,“城中村”等老大难问题被逐个攻克……
从绿色宜居到“干净整洁有序平安”的城市环境建设,这是广州奋力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的生动缩影。去年底出炉的2014中国民生发展报告给出这样的数字:在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排名中,2014年广州民生发展指数为0.638,位于全国首位。在报告列出的6项二级指标中,广州在民生基础、文化教育、安全健康排名中均居第一。
共建美好家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广州正在坚定不移地朝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南方日报记者郑佳欣
■回访现场
亲水“绿色走廊”寄托幸福生活向往
2012年12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州市越秀区东濠涌,听取广州治水和城市建设情况汇报。
东濠涌是流经广州市中心城区的一条南北向的河涌,由于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忽视污水处理,一度成为臭水沟。2009年3月启动综合整治工程后,河涌水质清澈见底,两岸绿树常青。
三年间,总书记视察过的东濠涌依旧流水潺潺,河涌旁街坊们的居住环境不断改善。这条重新焕发生机的亲水“绿色走廊”寄托着广州街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珍贵经历深藏心底
三年前,65岁的芳草街居民罗国泉和他9个月大的外孙女辰希,因为与总书记的偶遇,变成了新闻人物。
2012年12月11日早上9时许,罗国泉与往常一样,带着外孙女小辰希到东濠涌边散步。“当时总书记等人走到喷水池广场正准备离开,辰希见到有这么多的叔叔伯伯,一下子兴奋起来,直拍小手。”小辰希的举动吸引了总书记的注意力,他停下脚步,向小辰希走来,亲切地捏了捏她的脸蛋,还握了握她的小手。
总书记亲切逗玩小辰希的画面被在场媒体抓拍下来,视频、图片广泛流传。这些珍贵的影像记录都被罗国泉细心保存在手机里,还刻制了一张光碟。
祖宅前的芳草街扩路了;亚运期间,政府免费为祖宅“穿衣戴帽”,承载着罗家六代记忆的小宅得以焕然一新。罗国泉说,退休之后,看着居住环境的变化,也陪伴着小辰希长大,便越发希望下一代能过得“更完整一些”,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希望这是一条永久的活涌”
今年2月12日上午10时12分,东濠涌二期靠近麓湖的源头,一排错落有致的假山突然形成一帘瀑布,潺潺水声引人瞩目,流水顺着刚完工的东濠涌二期逐渐蔓延开去,渐渐淹没铺在河涌地下的鹅卵石,住在附近的梁伯不禁拍手称好,这一刻等了太久。
东濠涌一期建成后,为了解决上游雨天泄洪流黑水的问题,2010年亚运过后,广州市提出启动东濠涌中北段(二期)综合整治,将好事办好。
“整个整治过程应该有4年多了,中间非常曲折,施工的噪音污染,阻塞交通,曾经让我们很厌烦,也投诉了不少回,现在看着它准备投入使用,太漂亮了,此前的不理解现在也理解了,希望这是一条永久的活涌。”梁伯颇为感慨,他见证了东濠涌该段由污水臭涌到现在园林式美景环绕的全过程。
从2009年至今,东濠涌治理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开展全流域综合整治。2015年6月完成东濠涌中北段综合整治工程,对东风路以北2.62公里的暗涌实施综合整治,有效提升了沿线宜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