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打造生态美丽惠州

09.10.2014  11:59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是珠三角经济圈九市之一,毗邻香港,与广州、深圳、东莞接壤。九百多年前,苏东坡在惠州写下:“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首诗让惠州名扬天下。惠州历史悠久、物华天宝、山水灵秀,自古就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风景如画的惠州西湖,钟灵毓秀的罗浮山,翠绿叠嶂的南昆山,碧海连天的巽寮湾、大亚湾等风景名胜闻名遐迩。“城在山水中,家在花园里”正是惠州的生动写照,1.13万平方公里的惠州其实就是一个风光秀丽的“生态度假村”。

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4.5%,经济总量、财政实力同步迈进广东省第五位。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9.7%。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广东省林业生态市”等荣誉,两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两次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四次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13年获评“中国最美丽城市”、“中国十佳空气质量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2013年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五;今年还入选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

一直以来,惠州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优良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把林业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在国家林业局的支持指导下,大力抓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067.6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3%,森林蓄积量305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1.28%,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23%,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8平方米。惠州处处充满着赏心悦目的绿韵,处处洋溢着朝气蓬勃的生机,一片片森林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一片片绿色展示着美好未来。

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思路上,我们强化“三个结合”:

(一)城市绿化与乡村美化相结合。我们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的思路,同步推进森林进城、公园下乡,实现城中林荫气爽、郊外碧水青山、乡村花果飘香,形成林水相依、林城相依、林路相依、林居相依的城乡森林系统,努力为城乡居民提供平等的生态福祉。大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突出抓好城区街道、小区、单位、校园和开发区的绿化示范建设,实现“四季常绿、四季有花”,打造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截至2013年底,惠州城市绿地率达到37.24%。同时,将森林进城围城的理念延伸到农村,开展“生态文明万村绿”和“千村家园绿化”行动,每年投入资金超过600万元,每年绿化村庄200个,每年精心打造60个森林村庄,计划到2017年绿化美化全市所有行政村。

(二)整体推进与打造精品相结合。我们坚持抓点示范、以点带面,既注重整体推进、全面提升,又注重突出亮点、打造精品,擦亮惠州生态名片,打造“绿色满园、花团锦簇”的美丽惠州。在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全面推进造林绿化的基础上,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市区主出入口、城市主干道、公园绿地等关键部位,进行重点规划和建设,努力使主干道路形成景观、重点部位形成亮点、公园绿地形成精品。比如,投资5亿多元,成功打造了惠州大道、三环路等生态景观样板大道;投入4亿多元建设了金山湖公园,精心打造了城市生态精品和绿色名片。

(三)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相结合。我们深刻认识到,“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丢掉哪一座“”,都不是科学发展。我们既要百姓富,又要生态美,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城乡生态宜居环境质量,从而吸引更多的项目、资金、技术、人才,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在发展林业生态经济方面,我们积极推进林业生态产业从单一造林向经济林、种苗、花卉、林产工业等众多领域拓展,目前,全市已建成商品林基地703.1万亩,2013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43.2亿元,其中全市森林生态旅游总收入近10亿元。

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措施上,我们突出“三个重点”:

(一)突出抓好林业生态建设规划。我市牢固树立“抓创森就是抓发展”、“抓创森就是抓民生”、“抓创森就是抓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坚持规划先行,把城乡绿化和森林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先后编制了森林城市总体规划、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等30多个规划。这些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科学规划了全市林业生态布局,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营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绿中”的宜居环境。

(二)突出抓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结合贯彻落实“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四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在全市形成了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城市森林化的城乡绿化格局,实现了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前,全市建成生态景观林带660.4公里,完成森林碳汇工程造林38.6万亩,建成城市公园27个,建成省立绿道334.5公里、市立绿道345.2公里,建成面积11平方公里的惠州森林公园、县级以上森林公园43个。设立了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26个,出台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对3487株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保护。

(三)突出抓好水系生态环境建设。近年来,我市全面抓好水系绿化,围绕东江、西枝江、西湖、红花湖和金山湖等水系,实施防洪排涝、江岸绿化美化、旅游景点和人文景观等综合开发建设,积极构建“水清、岸绿、景美”的亲水城市。先后投入超过6亿元,连续多年实施惠州西湖美化工程,还湖一池碧水、一幅美景。大力实施河涌整治五年规划,计划共投入100亿元,用5年时间整治市区14条河涌,致力打造“一河一景观、一河一特色”。特别是投入10亿元,完成金山河综合整治工程,被评为“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

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我们有“三点体会”:

(一)全民参与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既是“创森”的受益者,更是“创森”的主力军。在惠州,爱绿、植绿、护绿、兴绿已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2010年以来,全市共有近700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2800多万株。建立“青年林”、“博士林”、“读者林”、“同心林”等各类主题义务植树基地274个,面积6.8万亩,为“创森”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改革创新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根本动力。我们坚持在改革创新中推动森林城市建设。2011年,在广东省率先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依法将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均股、均利等方式,落实到农户,确立了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极大激发了农民造林护林的热情,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生态保护和开发意识,走出了“城市增绿、社会受益、个人得利”的多赢发展路子。

(三)造福民生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最终目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民造绿,让广大市民“看到绿色、闻到花香、听到鸟鸣”,让惠州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特别是我市所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和市区风景区免费向公众开放,实现了“创森”成果由全民共享,让市民享受更多的“绿色福利”。

绿色孕育生机,绿色昭示希望。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征程中,我们种下的是树木花草,改善的是生态环境,提升的是民生质量,收获的是科学发展。我们深知,“创森”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我们将在更高起点、以更高标准进一步深化“创森”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阳江]举办学习宪法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深入贯彻实施宪法,林业厅
[湛江]举办2018年依法行政专题研究班
为提高湛江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林业厅
[江门]举办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培训班
为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品质提升的水平和质林业厅
南方日报:广东未来7年将完成 基干林带造林36万亩
南方日报讯 (记者/黄进 通讯员/林荫)18日,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在茂名召开。会议透露,从2019年起,我省将正式启动实施新一期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019—2025年,全省将完成基干林带造林36.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