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维吾尔族城管3个月劝12名老乡(图)
艾山艾力(右)在与小贩交谈 实习生 吴梓鸿 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 摄
一群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年轻人协助广州的城市管理工作,会说维语的他们如何开展工作?且随记者“探营”
羊城晚报记者 凌越
在广州,有一群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青年在协助广州的城市管理工作,除了今年5月份刚参加工作的11名大学毕业生,还有一名已经在广州生活了16年的“老大哥”艾山艾力。他们抱着“改变人们对老乡看法”的初心,开始了在羊城的城管工作——劝常年乱摆摊的老乡“走鬼”做正经生意、送偷盗为生的老乡小偷坐上返乡的列车……不仅同事对他们赞不绝口,老乡也对他们竖起大拇指。日前,羊城晚报记者特意“探营”,看看他们如何在广州“上岗”。
从志愿者到城管员
8日早上8时,离上班时间还有半小时,身着烫得展平的城管制服的艾山艾力已经迈着大步,在荔湾区金花街片区巡逻了一遍,没有发现乱摆摊的小贩。尽管最近有特别行动,小贩较少“出没”,背着单肩包的艾山艾力还是坚持每天巡逻。上午10时30分,艾山艾力从康王北路巡逻到了陈家祠广场,后背的衣服已湿透。
四年前,艾山艾力第一次到陈家祠广场,一大群小贩横七竖八地堵在广场和地铁出入口,行人通行困难,艾山艾力的第一感觉就是生气。“广州这么美,人也这么好,我看不惯老乡给广州添乱!”艾山艾力开始志愿协助城管治理维吾尔族小贩,由于表现出色,艾山艾力在一年后正式成为一名广州城管。
用维语和小贩老乡沟通
和老家来的小贩磨嘴皮讲道理,是艾山艾力每天的工作,“以前老乡对城管说听不懂汉语,但我和他们说话说维语,他们就不好意思了。”
“你凭什么管我?我在这里做生意这么久都没人管!”尽管用维语和老乡沟通,老乡也不管艾山艾力的劝导。“这里的城管不是怕你们,也不是管不了,是怕语言不通产生矛盾,到了这里做生意,就必须按照政策遵守规矩,”艾山艾力耐心地解释。
“老乡爱听好话,所以我就跟他们说好话,他们就听我的,”艾山艾力通常会给小贩几天时间的宽限,介绍他们到合适的地方做生意,还建议老乡合伙做其他生意,让他们心服口服并且自愿地离开。前几天,艾山艾力得知以前的几个小贩听了他建议一起做生意后,现在生意十分红火,赚的钱也比以前当小贩时多得多,这让他很有成就感:“文明讲道理比起强制性地执法更有用!”
与“钉子户”斗智
通情达理的小贩不常见,即使是最配合的小贩,艾山艾力也曾花了一个月的工夫才成功劝走,最固执的几个维吾尔族小贩和艾山艾力僵持了一年才心甘情愿地离开。三两个维吾尔族小贩“钉子户”仗着自己年纪大,艾山艾力磨破了嘴皮他们依旧每天在陈家祠广场摆摊。每次小贩都说:“今天再摆一天,明天就走了。”艾山艾力苦笑着说,他们第二天还是继续回来摆摊,“明天就走”的话都说一年了。
软的不行,艾山艾力决定改变办法。他每天一大早就到广场前坐下,“我也不说话,就看着他们做生意,和他们大眼瞪小眼,他们不好意思就推着车离开。”但是艾山艾力前脚刚走,年长的小贩们后脚又回来摆摊。僵局维持了一年,艾山艾力决定给他们最后两个月的期限,否则就强制执法。结果一年期限过后,小贩还在原来的位置继续摆摊。艾山艾力说“既然你们说话不算数,那我就强制执法,没收你们的小车和物品。”
小贩们看到平时笑呵呵的艾山艾力这下要动真格,只好马上收拾物品走人,离开前还和艾山艾力握了握手,说:“走了,再见!”
从此,艾山艾力管辖的区域两年多没有出现过乱摆乱放的场景,也没维吾尔族小贩的踪影。
陈家祠广场前的地面至今还残留以前卖臭豆腐、烤肉、水果的小贩留下来的污渍,清洁工想方设法也无法清洗干净。不过现在,几乎很难看到小贩的身影,但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艾山艾力依然在广场前巡逻着。 编辑:邬嘉宏
1
“便衣兄弟”和“小偷老乡”
刚从新疆警察学校毕业的阿迪力和艾合麦提工作三个多月成功劝说12名老乡“金盆洗手”
8月7日下午15时,天色灰蒙,飘着小雨,两名年轻的维吾尔族便衣——瘦削的阿迪力和健壮的艾合麦提,站在长寿西路口,目光炯炯地观察着每一个过路人的表情和行动。几分钟前,他们接到队长的电话,通知附近有小偷出现。
一下雨,小偷就频繁出动,这是在荔湾区华林街派出所担任便衣的阿迪力和艾合麦提找到的规律。雨势渐大,深眼窝、高个子的两人在人群中很显眼,行人纷纷撑起雨伞,阿迪力和艾合麦提依旧站在雨中等待小偷出现。
通过观察每一个行人的神情和动作,从拥挤的人群中辨别出哪个是小偷,这是两个年轻人的看家本领。“通过人的表情,我们看一眼就能知道他是游客还是小偷,”这是阿迪力和艾合麦提在大学时学到的,他们今年刚从新疆警察学校毕业,同班同学的两人像兄弟一样要好,一个20岁、一个刚满21岁,得知广州招聘警察,两兄弟毫不犹豫地相约到他乡工作。想起曾在新疆看到报纸上登着老乡的负面报道,阿迪力觉得难过也很生气,于是决定从新疆喀什来到广州工作,“我想改变人们对我老乡的看法,也改变老乡的思想,劝他们回家乡、走正道,就算改变一个老乡的思想我也很高兴。”
等了十分钟没见小偷踪影,阿迪力和艾合麦提快步走到了康王路口寻找。刚到康王路口,两人就发现一个三轮车司机拿起电话给小偷“通风报信”,“三轮车司机是小偷的耳目,通知小偷不要来我们正在巡逻的这条路,”阿迪力说。
工作热情、肯动脑筋,这是主管领导对他俩的评价。如何劝说老乡?如何解决矛盾?阿迪力每天都在思考。“咱们是老乡,你们为什么要抓我?”阿迪力和艾合麦提的工作往往不被老乡理解,也曾受到老乡的诋毁。阿迪力解释,“只要是偷东西,不管是不是老乡,我都抓。”阿迪力还跟老乡讲道理,劝他们结束偷盗的生活,回老家好好过日子。工作三个多月,阿迪力和艾合麦提成功劝服其中的12个老乡返回老家。
下午15时30分,阿迪力和艾合麦提开始绕着华林街片区巡逻。一天中,两人有10个小时都在巡逻,一直到深夜23时以后,不论烈日还是暴雨,两人每天绕着华林街巡逻十圈,每圈大约三公里,晚上回家脱了袜子脚底都是水泡,贴了创可贴第二天再继续“上路”。从一开始的无聊,到现在的投入,阿迪力和艾合麦提十分享受现在的工作状态。
在长寿西路口,阿迪力和艾合麦提看到三个老乡小偷匆匆跳上一辆三轮车,在他俩的注视下“逃之夭夭”。
17时30分,两人结束了白天的巡逻。
尽管是年纪轻轻的男生,但阿迪力会做各种新疆菜,而艾合麦提则负责餐后洗碗。晚上20时,上下九步行街的行人渐多,小偷也开始出来行动。阿迪力和艾合麦提又回到街上,继续晚上的巡逻工作。
晚上将近23时,热闹的人群已渐渐散去,阿迪力和艾合麦提还在进行最后一次巡逻……
羊城晚报记者 凌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