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次公益培训 为东莞企业主涉足跨境电商解惑
虽然多种利好不断,跨境电商热潮涌动,但仍处于观望阶段的东莞制造工厂众多。3月31日,一场专为制造工厂举办的跨境电商专场公益培训活动举办,东莞市跨境办方面称,今年将以每月一场公益培训的速度推进,希望针对性解决众多工厂目前存在的困惑。
“为什么我们做了20多年的制造企业,还竞争不过成立才两三年的企业?除了互联网这些外部市场环境因素外,企业主的意识也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当天下午,南城天安数码城内,东莞市工贸发展促进会会长雍程翔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在场近百位制造企业主聆听。
东莞市跨境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培训设置了多个环节,基本上涉及跨境电商整个链条。“之所以举办类似公益培训,就是看到不少制造企业想涉足跨境电商,但仍比较迷茫,找不准方向和入口。”该负责人举例称,比如有的工厂想转型但人才难招,而有的工厂想转型但发现自己了解的平台早已竞争激烈,因此举棋不定。
他称,通过这类公益活动,至少让东莞制造企业能有更多机会深入了解跨境电商,以及更快地了解市场动向。由此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话题1
B2B出口如何做?线上线下互动很重要
东莞市工贸发展促进会拥有千余家跨境电商M2B制造企业会员。在雍程翔看来,虽然跨境B2C出口电商近年来发展迅速,但跨境B2B出口电商的体量依然很大,未来仍是中国 经济 的中流砥柱。
“尽管今年B2B领域仍会很艰难,但是在上坡爬完之后,我们将获得登顶的体验。”雍程翔说,东莞市工贸发展促进会拥有上千家制造企业会员,大多数从事跨境B2B出口电商,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于转型跨境B2B出口电商的制造企业,雍程翔支招,在互联网时代“体验为王”,要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格局。
他认为,线上应不断提升客户体验,使企业客户在线高质量享受第三方质检及质量纠纷调解服务,增加交易平台的公信力。与此同时,深挖个性化服务,不断推出针对不同商品、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区域的个性化服务,进一步贴近市场,以此优化线下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打通与互动。
话题2
跨境平台竞争激烈?可酌情考虑小众平台
事实上,已有不少制造企业主了解到跨境电商平台并已入驻成为卖家,但由于竞争激烈,效果并不理想。中国制造网东莞分公司经理杨为刚认为,这并不代表跨境电商已没有机会,找准合适自己的平台很重要。
他认为,除了速卖通、ebay、亚马逊这类大家熟知的大平台外,不妨考虑一些不为国人所熟知的国外当地区域性平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区域性的平台,比如印尼也有自己的‘淘宝网’,月访问量千万以上,这些平台机会并不小。”杨为刚现场分享了多个世界优质跨境电商平台,提醒现场制造企业回去研究。
他提醒,在这过程当中,有一个总的原则就是,要找准自己的产品定位和目标市场,再根据自己的产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推广渠道,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东莞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韩俊也称,东莞已经有不少制造企业选择了小众平台,目前做得风生水起,利润可观。
话题3
跨境人才难招?建议将电商部分与工厂剥离
根据东莞市跨境办公布的数据显示,跨境B2B电商团队的投入成本中,后台员工和跟单文员每月成本均在3000—4000元/月,销售成本相对高些。跨境B2C电商团队的投入成本也与此相当,投入并不算高。
“我们引进的人才平均成本在3600元/月/人,整体流失率高达40%。”广东新航线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专为跨境电商提供人才输送服务,与全国300多家高校签订了协议,并为东莞不少跨境电商输送了人才。该公司总经理孙媛称,目前东莞跨境电商人才缺口达到5万,不仅缺口大,流失率也不低。
根据长期的调查,孙媛发现,工厂位置太偏、环境不好以及福利不理想是主因。“如果要留住外贸电商人才,建议电商部分与工厂剥离,搬进写字楼等区域。”孙媛称,一个好的跨境电商人才将来给公司带来的利润非常可观,这类投入是值得的。
事实证明,一些有先知先觉的制造企业这样做,带来了不错的效果。记者了解到,仅在南城不少产业园内,就入驻了众多工厂的外贸部门,他们与工厂分开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