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基层社会治理改革:“一办一中心”村民很舒心
三圳镇的镇村干部走进田间地头和群众家中帮助解决困难。(连志城 摄)
●本报记者 张 柯
特约记者 涂永平
接待前来咨询、办事群众近3万人次,办理、代理各类证件2500多项,镇村两级受理其他便民事项3712件,群众办事办结时间比法定时限平均提速4倍以上……今年前三季度,蕉岭县8个镇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以“辉煌战绩”展现了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的成效,当地的“一办一中心”成为最受群众欢迎的机构。
办事方便 群众满意
“现在服务态度好了,办事速度也快了,去了就能办成事。”刚走出三圳镇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的吴冯志夸赞道。5分钟前,他刚拿着一叠证件来到办事大厅帮儿媳妇迁户口。吴冯志说,自从镇上“六办八中心”合并为“一办一中心”以来,他先后来过中心办理两三次事务,次次都让他很满意。
随着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的推进,在镇政府大院里“兜圈子”、因干部下乡“吃闭门羹”办不了事等让居民“头痛”的事儿都已成为“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现在办事大厅里有了专职的坐班人员。一位综治维稳窗口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就算临时走开,办事群众也可以把资料交由其他工作人员登记处理。
实际上,群众受益的不止这一项。干部下沉、网格服务,村民遇到要代办的事项,只需找镇村干部“代办员”办理、反馈。不仅如此,镇村干部人手一本的《社会治理服务手册》也于近日升级为“一册通”APP软件,下乡日志、备忘录提醒、经验交流等模块一应俱全,仅办事指南就涵盖了30余项涉农事项及法律法规。“就是随身指南,随时随地能解决村民疑问,及时跟踪进度。”三圳镇镇干部徐清平向记者展示手机软件新功能。
多方共建 多元治理
在芳心村村委会宣传板前,村支部书记谢建祥向记者介绍“一核三元、四权同步、多层共治”治理体系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全村14个祠堂理事会顺利转化为村民理事会,第15个理事会正在筹备中,届时21个村民小组将全部覆盖;一年内全村累计筹集善款146万多元,推动36件大小事务落地……
芳心村黄上片村民小组在今年春节期间迎来了农中桥落成,村民和乡贤累计捐赠了15多万元,比预计款项多出2万余元。而圩屋下理事会会长徐永振告诉记者,自去年12月村民理事会成立以来,理事会一直致力于开展村民小组公益事业,仅围绕祠堂翻新、清淤、修缮工作就筹措到20余万元,小组首座小公园也将于数日后动工建设。在徐永振看来,几十年没变过的老地方今年能大变样,得益于村民身边就有参与村集体事务的组织,“就像有了主持人,村民的热情更有发挥之处。” 此外,该村还建立起青年志愿者联合会、村民理事会、老年协会、水利协会等5个协会组织和2个经济组织。
芳心村是该县鼓励社会组织引导广大群众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一个缩影。在各镇鼓励培育、准入把关和引导监管下,农村各类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由“政府管理”向“多元治理”转变的态势正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