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车下雨时,如约专车更超值

16.11.2015  20:16
广州目前约有15万辆专车,活跃运营专车约7万辆。一旦专车问题处理不好,“打车难”、“打车贵”、“黑车多”、“开车伤”将再次袭来。

  广州目前约有15万辆专车,活跃运营专车约7万辆,而出租车仅有2.18万辆。一旦专车问题处理不好,“打车难”、“打车贵”、“黑车多”、“开车伤”将再次袭来。

  广州日报记者再次调查出行市场,并邀请市交通部门、中大智能交通研究中心专家、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打车软件平台、出租车公司等“围炉讨论”,共商对策,探讨专车的“广州模式”。

  记者获悉,作为“顶层设计”的出租车网约车新政征求意见结束后,各地方交通主管部门也开始紧锣密鼓地研究制定有关出租车和网约车的地方细则。

  广州的专车将走向何方?就在出租车网约车新政征求意见期间,第二届北上广深城市交通年会在广州召开,四个国内特大城市的交通委员会主任在这场“围炉对话”讨论会上达成了几项共识,其中就包括出租车和约租车的关系应当“错位竞争、优势互补”,以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和缓解交通拥堵矛盾的唯一出路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他们还一致希望政府管理利用互联网技术找到传统出租车和互联网预约出租车融合共生的空间。

  近日,广州市交通部门组织搭建的国内首个官方网络约租车平台“如约的士”已传出扩大内测的消息,并且不少广州街坊都饮了头啖汤。

   比较:

  滴滴加价厉害,如约价稳质高

  如约的士最便宜的一款车型是“优选型”,起步价15元,与滴滴专车中最便宜的舒适型起步价相同;但整个滴滴系起步价最便宜的却是快车,目前是0元起步费。

  如约的士优选型,30公里车程以内0.5元/分钟2.8元/公里,超出30公里车程0.5元/分钟4.3元/公里;而滴滴专车舒适型,1~1.2元/分钟2.9元/公里;滴滴快车,0.45元/分钟1.4元/公里。

  此外,滴滴在出行高峰及阴雨等天气的情况下,会不定期推出“加价”,此前有媒体曝出广州市民最高遇到过5倍加价;如约虽无加价,不过夜间打车会有36~39元的夜间服务费。

  不过,与滴滴、Uber等专车不同的是,如约的士接机并无“一口价”或机场服务费,而且,如约的士规定司机到达后可免费等待乘客15分钟。

  在车况方面,如约的士都是新车,价格在18万元以上;滴滴专车的新车、旧车混杂,整体车况与如约持平;但滴滴快车大部分都是10万~13万元左右的中档车型,且车况明显差于前两者。

  在不考虑车况的前提下,记者初步比较价格发现,如约的士打折前的原价相对于滴滴快车,即市民最常选用的最优惠车型,还是有点小贵,但与同档次的专车相比整体差不多。如果平峰时段近距离乘车,滴滴快车最便宜;遇到高峰或阴雨天气,如约的士较有优势。

   民间诉求一:

  竞争空间,市民更能得益

  广州有多少被冠以各种名称的“专车”?本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目前广州专车约有15万辆,活跃运营专车约7万辆,其中优步和滴滴占90%以上市场份额。

  这意味着,如果“私家车不能做专车”,那么至少有数万兼职司机,甚至更多,退出打车市场,许多打车族担心未来专车会越来越少:“广州出租车数量仅2.18万辆,即使加上即将投放的2950辆如约的士,也很难保证巨大的出行需要,难道不能既有出租车,又有如约的士,还有专车、顺风车、拼车?

  “我们每个月开一次安全会,要求必须到场学习那种,你们运营专车可以做到吗?”出租车企业代表表示,企业利用自有车辆从事约租车经营的重资产模式,有利于市民的安全出行;但同时,出租车企业也坦言,“平台个体”经营的轻资产模式,通过平台与个体的双向选择,经营相对灵活,这是对方在竞争中的优势。

  无论是专车平台还是出租车企业,都大致认同,政府对于轻、重资产两种模式的发展都应留有空间,也就是说,出租车企业和接入私家车的平台都应该可以经营网约车,不过应该在具体的管理中“不要一刀切”、“不要管控太死”。

   民间诉求二:

  应根据路况限制外车运营

  然而,一旦个人、平台及企业的车辆都来分这块“专车”蛋糕,城市拥堵该如何求解?

  中山大学智能交通研究中心一项为期3年的调查发现,专车在广州的发展不同于其他城市,它对于周边外车的强大吸引力加剧了广州中心城区原本就已高负荷的交通压力:“广州中心城区高峰时段交通运行已进入饱和状态,外地车出行量的快速增长,使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陡增。”调查显示,从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以东风东路(中山一立交至越秀北路段,全长4.0km)为例,工作日晚高峰外地车出行量从每小时260辆标准车增长到每小时682辆标准车,使得路面交通需求(每小时3550辆标准车)大于该路段的通行能力(每小时3300辆标准车),导致平均车速下降为22.1km/h,行程时间同比增加47.3%,交通状态由“顺畅”转变为“拥堵”。

  调查中称,从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外地车单月累计上路车辆数从239万辆/月增长到455万辆/月,其中“本地化使用”的外地车从7.7万辆/月增长到30万辆/月。“本地化使用”外地车虽然仅占外地车总量的6.6%,但出行频率比本地车还要高,占用了大量的道路资源。2015年6月,在广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外地车的出行比例为22.8%,平均每5辆车有1辆外地车。一辆“本地化使用”外地车对中心城区的影响,相当于2.2辆本地车或26辆过境外地车的影响。特别的是,最近一年“本地化使用”的外地车数量激增,同比增长了1.5倍;而同期广州市汽车保有量的年均增速仅为约6个百分点。

  因此,中大负责该项目的交通专家提出,专车在广州的发展存在特殊性,应该研究对策控制特定时段的外车进入,在制定网约车实施办法时需要考虑外车准入条件以及网约车数量控制。

  而参与本报该调查问卷的网友,在后续接受采访时则提出,网约车也分几种:“比如高端车型,可以不受限制,因为原本数量就少,而且对于补充现有交通出行方式的不足有很大作用;而对于快车、顺风车等低价代步车,最好是根据道路拥堵的实际情况有所控制,比如以高峰限行的方式,这样一来既不加剧拥堵,又开辟了出行方式。

  民间诉求三:

  对兼职专车宽容一点

  在本报前期的采访中,有7成兼职专车司机表示,如果拼车、顺风车也需要“8年强制报废”、“考证才能上岗”后,都表示了有退出的意愿。

  滴滴出行公共关系高级总监叶耘建议,给兼职司机和车辆留出发展空间:“滴滴平台上75%的司机每天接单数不超过4单,属兼职性质,作为社会化力量补充,有效满足了城市交通的峰谷落差,帮助解决了打车难问题。如果要求网约专车车辆变更为营运性质、兼职司机需考出租车从业资格证,可能使大部分兼职司机和车辆退出,让百姓重新面临打车难的问题。

  但也有市民提出,目前既有的顺风车、拼车中,有许多都是另一种方式的“专车”,虽然乘客需要付出的车费较少,但由于打车软件平台的持续补贴,依然是很多专职司机在“淘金”,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环保”、“共享”。

  而对于似乎更为“环保”的拼车问题,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志华建议,如果私家车作拼车服务,可以要求其提前发布出行线路和计划;同时,乘客的出行需求也是需要提前发布的,这就区别了“巡游车”和“预约车”;同时,应该在车资上也有所区别,“拼车合乘,车费价格仅仅是为了补贴车主油费,所以高于成本”;而且,他还建议,由于合乘的偶然性,希望提供合乘服务的车辆,应该提前向交通或公安部门备案,并提供相关车辆和驾驶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