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实施首日调查:可降解购物袋降成本是关键

02.09.2020  10:36

饭店服务员正在打包食物。

大洋网讯 按照加码的“限塑令”,到今年底,广东全省范围内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吸管,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限塑令实施首日,记者走访发现,如何让规模小但数量众多的餐饮企业配合“限塑令”加码,可能是推行的“痛点”所在。

调查: 选择纸质吸管的顾客约有1/3

尽管距离年底还有四个月过渡期,但是广州大型餐饮集团已经积极应对。广州酒家负责人向全媒体记者表示,应对“限塑令”,内部已经有相应的操作流程指引,在过渡期里鼓励消费者尽量按需点菜,不要浪费,响应“光盘”行动之余也可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打包盒,同时鼓励消费者自备可重复使用的打包盒。经常到酒楼叹“一盅两件”的王阿姨对记者说:“一般都不会点太多,自己随身有个小餐盒,打包也很方便。

我们从2008年就已经开始使用全生物降解塑料袋了,并且一直是以成本价销售。”永旺超市负责人介绍。据了解,全生物降解塑料袋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能自然清洁分解,永旺超市在全国零售业中率先使用,有大小两种尺寸,价格分别为0.9元和1.3元。“全生物降解塑料袋差不多一元一个,还是比较贵的,希望以后价格能降下来。当然我还是更倾向自备购物袋。”市民邓小姐说。

全媒体记者昨日走访时发现,外卖量比较大的小型餐饮店对一次性塑料餐具的需求很大。在老城区的一家小型餐饮店,记者看到每个外卖打包餐一般要使用一个塑料袋、两个大塑料打包盒和一个放调料的小塑料盒,虽然墙上贴着标语“不准私自拿胶袋,有偿胶袋0.5元一个”,但按照其外卖量来算,就算是有偿收费,一次性塑料打包盒的用量并不会因为“限塑令”加码而减少。

在海珠区同福东路多家茶饮店,记者发现仍然有使用塑料吸管。“如果塑料吸管被禁了,我更担心珍珠奶茶怎么办。”一位顾客表示。相比于液体可乐,拥有珍珠、椰果等配料的奶茶类饮品自然更依赖吸管。

在我国,星巴克、喜茶等品牌已经逐步推出纸质吸管,但对于消费者来说,纸质吸管和塑料吸管在体验感上有差距。将纸质吸管与塑料吸管放在一起供消费者选择的门店负责人表示,选择纸质吸管的顾客只有1/3左右。

有奶茶店工作人员认为,细吸管用纸质的代替还勉强可以,但纸质粗吸管肯定会对使用感受产生影响。对此,不少人开始推荐可循环使用的不锈钢吸管:“有便携式的小盒子,还有专门的刷子。现在不少人都自带餐具,多加根吸管,也挺方便的。

难题: 可降解塑料袋成本高

早在2008年,国家就曾实施过“限塑令”。有研究显示,以广州为例,在实施一年后,当时消费者对“旧限塑令”的认知程度达到96%,可见当时“限塑令”已经深入人心。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零售企业可持续发展实践调研报告》显示,在推动实施“限塑令”过程当中,企业的“拦路虎”是缺乏合适替代品,所谓合适必须满足“价廉物美”才能得到市场推行。而调查显示,超过85%零售企业表示缺乏替代品是推进减塑的主要困难。

如果用可降解的塑料袋来替代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成本就得翻番。”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告诉记者,快递行业平均一单快递的利润在五毛到一元之间,成本上涨可能影响利润,企业会权衡;而消费者对于快递价格较为敏感,他们更在意买东西包不包邮,所以消费端在短时间内难以为快递绿色化买单。“绿色化、可降塑料袋成本通常是非可降解塑料袋的三到五倍不等。”杨达卿表示。

外卖平台也表示,受制于目前可降解标准不一、市场合格供应商稀少的情况,平台虽基于社会责任不计利益积极帮助商家集中采购符合环保标准的餐具,但仍面临市场供应不足,且商家成本负担过重的情况。“目前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细化标准,并统筹平台、供应商、商家以及技术研发部门、回收企业共同推进落实‘固废法’。”该平台负责人表示。

破题:生物降解塑料发展潜力大

为将升级版“限塑令”落到实处,《意见》从有序推进部分塑料制品的禁限工作和加快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和模式两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后者包括推广使用环保布袋及纸袋等非塑制品、植物纤维餐盒等生物基产品以及可降解购物袋。

据华安证券统计,截至今年7月,已有36家公司在建或拟建可降解塑料项目,新增产能合计440.5万吨。到2025年,考虑到可降解塑料产能开工率低,我国产能或需要达到476万吨才能满足需求,仍有供给缺口。未来5年可降解塑料市场是政策拉动的卖方市场,市场大且供不应求。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市场研究所所长何江指出,随着技术进步,新版“限塑令”若能落地,会推动原有生产企业转型创新,把部分生产重心转移到生产生物可降解材料上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绿色发展。

据介绍,应国家发改委要求,广东省准备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产品参与到产业绿色转型中,为《意见》的落地提供现实的解决方案。

政策链接

日前,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明确到2020年,广州、深圳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意见》自2020年9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

趋势:限塑政策监管将越来越严格

何江认为,当前“限塑令”通过依靠市场机制推动商贸流通业绿色、低碳发展起到一定效果,“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渐深入人心。一方面让市民了解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量。”不过他表示,未来限塑的标准一定是日趋严格的,同时这种逐渐加码的“阶梯式上升”也让相关行业有适应的过程。

对此,环保公益律师、义派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恩泽呼吁,应当尽快完善包括快递业以及外卖在内的新业态绿色包装的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国家邮政局等单位应该制定强制标准和法律法规,从源头、过程和结果予以规范,提高实用性和操作性。

同时,他还建议提高“限塑令”的法律位阶,出台《塑料袋生产销售使用管理条例》,明确政府、企业、个人的职责、义务和违反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通过建立有效的长效协调机制,协调统一各个部门的职责,形成合力,加大对非法生产、销售、使用不达标塑料袋的惩罚力度,提高塑料袋生产、销售和使用成本。此外,还应当保证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加强教育。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倪明、龙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