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一个月里多次雷击伤人 海珠湿地空旷易引雷

09.09.2015  12:11
为何一个月里多次雷击伤人 海珠湿地空旷易引雷 - News.Ycwb.Com
来源: img.ycwb.com

  ■专家说,看到远处乌云滚滚或者已经打雷、起风,就要在十几分钟内走到安全的地方。新华社发

■新快报记者 许力夫 陈海生 彭程

前天发生雷击的广州市海珠湿地毗邻海珠湖公园,今年8月10日,一名游客就在海珠湖公园内的小木屋里避雨时不幸被雷电击中。不少市民都有疑问,相隔不到一个月在附近又发生雷击事件,为何雷电如此“青睐”海珠湖一带呢?新快报记者昨天采访了广东省气象局防雷专业技术总师黄智慧,他表示,这主要是因为海珠湖和海珠湿地本身就是容易发生雷击的空旷地带,“空旷地方周围都没有高楼和大树,人在那里站着已经成为周边的高点了,相对容易被雷击中”。

最易引雷的是所处环境 非身上金属物

黄智慧进一步解释,引雷的普遍规律就是打制高点,即雷电喜欢打相对高的物体,不管什么材质,只要相对较高,其遭雷击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在物理上叫做雷击概率。由于海珠湖和海珠湿地附近都没有高楼大厦,加上旁边还有水道和湖面,水陆交界的地方更是增加了发生雷击的可能性。

身上有金属会引雷?文胸钢圈真的能救命吗?黄智慧表示,打雷时,身上的金属物跟引来雷击没有直接关系。因为人身上不免会有小件的金属物件存在。比如皮带扣、钥匙圈之类,如果说身上带了这类东西就可能引雷,那么打雷时就很多人都要被雷击中了。事实上最容易引来雷击的是身处的环境,在空旷地方遭遇雷击的危险性就较大。

而对于伤者身上的文胸钢圈救了她一命的说法,他表示不认同,因为之前也曾有人被击中,身上的文胸钢圈都没有产生救命的效果。钢圈等金属有感应效应,形成闭合回路,反而容易让电流通过人体。

打雷时在空旷场所的大树下

就很危险

市民到户外游玩时遭遇雷雨应该怎么办?是不是就不能撑伞了?要减少风险,就要做整体的防护。黄智慧说,首先,雷电形成与特定的天气条件有关系,气象部门可以通过预告或者预警来告知公众,公众也要学会判断是否有雷击风险。市民必须学会一些防雷知识,并在雷雨时随机应对。比如下大雨、打雷了,就不要外出游园了;公共场所的管理者也应该多宣传防雷知识。

黄智慧还说,雷电不是突然就来的,看到远处乌云滚滚或者已经打雷、起风,就要在十几分钟内走到安全的地方。但不要跑,得慢慢走。处于高处时要往低处走,如果是在比较空旷的地方,或在空旷场所的大树、遮雨棚下,就很危险。这时如果来不及躲避,就要把身边的金属导电材料全部扔掉,这是最重要的。如果发现有静电,毛发竖起来,就要在原地蹲下,不要动。

雷电来得快消失得也快,最强雷电历时十几分钟,其他雷电大约半个小时。海珠湿地的雷击事件发生时,伤者为了挡雨撑了伞,那是不是雷雨时就不能撑金属材料的伞了?关于这点,黄智慧则建议长期需要在空旷地方经过的市民使用带绝缘功能的伞,这种伞在顶部采用绝缘材料制作,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也可用来挡雨。

遭雷击女士已有好转

仍不允许下床走动,至少还要留院观察5天

昨日下午,新快报记者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了解到,伤者赖姨经过治疗后,目前生命体征正常。据主治医师李医生介绍,与首日的情况相比,伤者的情况出现一定的好转,遭电击后无法动弹的右脚也已经恢复正常,但由于胸口的伤口仍要接受治疗,目前仍不允许赖女士下床走动。

我以前也接过一些遭到电击的病人,相比之下,赖姨的伤情并不算重,但目前仍有待进一步观察。”李医生表示,预计赖姨至少还需要留院观察5日。

之前接诊的医生介绍,从当天赖姨的情况看,她身上携带的金属物品,包括手中的伞以及文胸上的钢圈,做腰椎手术遗留在体内的钢钉都有可能引雷。究竟文胸钢圈是不是引雷元凶,昨天有医生表示,从赖姨的情况来看,她当天所撑的伞引雷的可能性更大。“雷雨天气,在空旷地方,撑的伞又是铁质伞杆,这样更容易引雷”。

■相关新闻

海珠湖公园遭雷击男子病危 家属欲捐献器官回报社会

上个月在海珠湖公园一木屋躲雨时,不幸遭雷击的游客黄先生伤势严重,一度心跳停止,经抢救后一直在解放军421医院ICU治疗。此前医生称,由于一直没有呼吸,患者基本可以判定为脑死亡。

昨天,据ICU病房的黄医生称,黄先生的病情一直在走下坡路,情况非常危险。家属也已知道情况,并提出做器官捐献。“现在患者要转院去做最终的专业的生命鉴定,我们这里做不了。

据黄先生的妻子陈女士说,她知道结果会是怎么样,但还是面对不了。黄先生的堂哥说,堂弟住院期间医药费已经花去20多万元,家人、朋友以及社会好心人都捐钱帮忙。“之前治疗缺血小板,不少人还来捐血,虽然遭遇飞来横祸,但这些热心的举动给了我们不少温暖。”深知黄先生的病情,他们决定以捐献器官的形式回报社会。陈女士说:“不管怎么样,还是要谢谢那些好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