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教授绘制广州中产阶层居住分布图

17.05.2014  21:32

  千万人口的偌大城市里,广州富人住哪儿?

  广州富人都喜欢聚居哪?近日,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周春山及博士边艳完成了广州人聚居区空间分布地图。这项历时两年的研究指出:2000-2010年间,广州中产阶层聚居区呈现由中心区向郊区化发展的态势,但到2010年为止仍以中心城区为主。而高收入中产阶层即俗称的富人群体,则主要聚居在珠江沿岸城市中心区。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红艳

  广州中产阶层聚居36街道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博士边艳介绍,广州中产阶层聚居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农林街、梅花村街、建设街、华乐街、黄花岗街、新港街、五山街等36个街道。这些街道是机关事业单位、商务办公楼、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密集地区。

  她说,这个结论并非凭空推测,而是采用人口普查等数据,以街道(镇)为单位,经过一系列的复杂计算。“主要运用了因子生态分析法的计算方式。从数据中就可以显示,这个聚居区内拥有大量的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是权力、财富、声望的高度混合”。

  所以,这个群体的特征很明显:拥有大量的组织资源和文化资源,“这些地区是国家社会管理人员和知识分子为主的中产阶层聚居区。

  根据分类划分计算后,边艳发现:2000年~2010年十年间,广州的中产阶层聚居空间分布开始向郊区发展,但目前,仍以中心城区为主。“不过未来中产聚居区仍有郊区化的趋势。”她如是称。

  富人偏好珠江沿岸中心区

  “老城区出现中产阶层化现象,并且集中在‘交通和商业网点’周围。”边艳说,这与西方国家中产阶层聚居区并不相同。“在西方,中等收入阶层大多趋向于高速延伸的环境良好的郊区,而广州并没有出现绝对郊区化的趋势,高收入中产阶层主要聚居在珠江沿岸城市中心区。

  边艳解释,在中产这个概念内部,又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而上层中产即高收入中产阶层,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富人阶层。这个群体最喜欢的聚居区,不再是广州的老城区,而是珠江沿岸的城市中心区。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就如珠江北岸的珠江新城,目前已成为广州豪宅最集中地,也是广州发展最快、房价最高的区域。比如中海观园国际、凯旋新世界等都是该片区内的著名豪宅,户型偏大,从144-290平方米都有选择,其中中海观园国际单价5.5万元/平方米左右,凯旋新世界更高达6万-10万元/平方米。

  未来哪里会成为中产阶层新的聚居区?边艳表示,根据数据初步研究的结果显示,未来黄埔、萝岗可能成为中产阶层全新聚居区。但这一结论还需后期实地调研验证。

  私营业主聚居广州旧CBD

  与中产阶层聚居区相对应的是,普通服务业阶层聚居区则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的华洲街、官洲街、登峰街以及近郊区的南沙街、小谷围街、石井街等15个街道。这个群体大多是拥有中等教育水平,主要从事普通服务业。

  边艳分析认为,事实上,与普通服务业阶层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组织资源相比,农业劳动阶层,其聚居区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近远郊区。聚居区内多以上世纪70年代住房为主,初等教育水平,失业人口比重高,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

  “广州还有一些传统的个体私营企业主阶层的聚居区。这个群体很有特点,主要是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他们积累了大量经济财富,却拥有少量文化资源。从空间分布来看,这个群体主要集中在24个街道,其中16个街道集中分布在老城区,如沙面街、岭南街、华林街、多宝街等,而这些街道大多是广州的旧CBD。”边艳告诉记者。

  这项研究还发现,不同职业类型的中产阶层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空间指向性。研究团队把广州中产阶层聚居区类型划分为四个亚类,即职业中产阶层聚居区、教育中产阶层聚居区、收入中产阶层聚居区和混合中产阶层聚居区。

  四类中产阶层分居不同区域

  职业中产阶层

  主要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以及与之紧密关联的相关办事人员,主要居住在邻近环市东CBD等,包括广卫街、六榕街、白鹤洞街、西村街、华乐街、建设街、流花街、昌岗街、洪桥街、彩虹街、大东街、东湖街、大塘街。

  教育中产阶层

  包括教育业、科学研究等专业技术人员,教育程度多为研究生、本科人员密集,居住地理区位为环市东CBD、海珠新港,包括黄花岗街、新港街、农林街、五山街等。

  收入中产阶层

  则主要集中了商业服务业人员,以金融业、房地产业为主,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外围、近郊区,包括金花街、素社街、江南中街、沙园街、龙凤街、南石头街,以及东风街、沙河街、站前街、冲口街、珠光街等。

  混合中产阶层

  则包括商业服务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居住在珠江沿岸以南、老城区外围等区域,包括梅花村街、赤岗街、琶洲街、夏港街,以及东漖街、黄埔街、白云街、南源街等。

  你中产了吗?

  家庭一年收入51万才是中产

  究竟哪个群体是中产阶层?周春山说,这个问题也让研究团队成员“头疼”——“因为我国对中产阶层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此外,我国国民收入统计不完善,很多灰色收入无法记录。

  周春山说,中产阶层并不直接等同于中等收入者,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上的概念,还包括地位声望、职业状况、教育程度、社会交往、消费方式等多个方面的考量。

  由此,研究团队对中产阶层进行了多纬度的描述:2010年广州市中产阶层的界限,应该是人均年收入达到17万元以上,中产阶层家庭年收入总额达到51万元以上。教育层次为大学本科以上,职业主要是国家机关管理者(含一般公务员)、企事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知识分子)和部分的商业服务人员。

  “广州的社会结构仍是‘金字塔’状的。所以,广州的中产阶层一定不是大多数,而是相对小众,偏向高端的人群。这部分人在全国的比例可能只有10%~20%。”周春山解析道。

  而谈及对广州中产阶层研究的目的,周春山指出,中产阶层在城市社会的空间结构中起着主导作用,他们的消费倾向、生活价值取向与其他阶层不同,他们对城市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生态环境的影响,必然会对城市规划和社会理念产生重大作用。政府在做城市人口管理、城市发展规划、住房规划等社会经济发展专项规划时,都会参考这些研究。

  ■专家声音

  我国中产阶层概念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

  周春山回顾,我国中产阶层概念提出得比较晚,上世纪90年代基本上还在起步阶段,几乎从“十六大”报告正式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政策后,对中产阶层的研究才开始“破冰”,并转入主流研究。

  “大家都开始关注社会阶层、社区阶层化等与城市发展密切的城市社会问题”,周春山说,与此同时,也开始研究城市贫困问题。他说自己90年代做博士论文时,就开始关注这项研究。

  对广州社会空间结构的分析,一直持续到周春山的教学阶段,在2006年,他发表《地理学报》的论文中提出,中国城市的社会区总体上分为四个部分:城市中心为老城区,老城区外围为工薪阶层居住区和中产阶层居住区,再外围为近郊居民居住区和外地人口集中区,最外围为远郊农民居住区。而现在就是把研究细化到广州市区。

  周春山介绍, 目前该项研究以街道办事处和镇一级为分析单位,研究结果还比较粗略。因为有的街道有20多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的情况不太一样。他表示下一步该研究需要细化到居委会一级,希望得出更深入的中产阶层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