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机制建设
来源: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2015/0210/c393757-26539283.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背景
早在2012年,广东省委组织部发出《关于实施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的通知》,就要求通过书记带头抓,以项目运作的模式抓党建工作,着力破解基层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带动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整体提高。一直以来,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和实效性都是华南农业大学(下文简称“华农”)校党委的指导方针和努力方向。在这个背景下,华农校党委研究学校的书记项目,首先考虑的是解决什么问题。高校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将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相融合,一直是华农坚持的方向。因此,华农书记项目着眼于解决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华农针对大学生入党后如何进一步加强教育和深入开展党性锻炼,如何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如何将党员预备期的考核落到实处存在的薄弱环节,2012年5月初,以“书记项目”的形式开展了《大学生预备党员党性锻炼“六个一”工程》专项活动。就是在全校大学生预备党员中开展签署一份承诺、研读一部经典、开展一项调查、做好一周义工、帮助一个同学、组织一次评议等六项活动。该项目主要着眼于解决大学生预备党员在考察期间缺乏足够的教育锻炼的问题,力求延长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链,做到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到正式党员党性锻炼的“无缝对接”。
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华农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中组部编印的《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通报》2013年第2期(总第1133期)以《华南农业大学实施“六个一”工程提升大学生预备党员质量》为题,通报了该项目的实施情况及主要成效。项目的成功,也证明了华农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华农也进一步认识到以项目化形式落实“书记抓,抓书记”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作用和良好效果。体会到书记项目的形式以及内容都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2013年,经过认真的思考、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华农校党委申报并实施《“党徽闪亮”——高校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建设》项目。华农是这样考虑的:
党在教育问题上,越来越重视“德育”工作。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到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推广党员承诺制等做法,探索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这是对党员经常性教育、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党员志愿服务提出的新要求。十八大报告中,“德”字出现了22次,提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是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的重要方面。实践证明,“德育”很难通过简单的课堂教育“灌输”产生良好的效果。言传还需身教,通过亲身体验的“实践”教育的效果是单纯的理论和宣传教育所无法达到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等要求,都是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才能实现的。
2013年初,中央的文件《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的意见》强调了发展党员的政治标准,同时提出了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明确要求。“志愿服务”提倡并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正以其突出的社会效益日益受到党和政府、社会的重视,成为当前党内外和社会各界都普遍推崇的积极的具有正能量的精神品格和行为。
关于大学生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 党员志愿服务是对党的宗旨的体现
忠于人民、服务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员的核心价值追求,这个追求决定了党员应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日常领域发挥服务人、引领人的作用。大学生党员受到社会活动能力和范围的限制,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方式显得还是不够丰富多样,而学生党员参与志愿者服务则是一个极好的服务途径和方式,既符合大学生党员的实际也符合社会需要的实际,是大学生党员贯彻党的宗旨在实际中的一个极好体现。
2. 党员志愿服务是党员再教育的需要
党员志愿服务是对党员的再教育的良好途径。当前在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工作中,重发展轻后续教育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有些大学生“入党之前拼命干,入党之后松一半”,党员意识薄弱,先进性不明显。华农2012年的书记项目主要是针对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党性锻炼提出了要求,目前已经形成了制度性的文件,今后预备期的学生党员参加“六个一工程”的锻炼成为常态要求。2013年的书记项目《“党徽闪亮”党员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对所有学生党员提出了实践锻炼、志愿服务的明确要求。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后续培养教育,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服务意识,促进大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成长,在实践中感受一个党员的责任、义务、荣誉,体现一个党员的价值。
3. 党员志愿服务是促进大学生党员更好地成长成才的需要
首先,开展志愿服务除了要求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对礼仪、风俗、文化以及个人的表达、交往等能力也相应的要求,能够提供学习动力激发学习热情,对大学生党员的个人能力提升有帮助。第二,党员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就是参与一个高尚的道德修养活动的过程,它对促进党员志愿者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和完善,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第三,志愿服务是党员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的途径。学生党员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有机会为社会贡献自身的才学、能力,在某个岗位上发挥了自身的作用和优势,通过实际行动,强化了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最终坚定了对党的理想和信念。
项目实施情况
(一)思路和做法
1. 打造了一个党员志愿服务平台。建设了一个面向全校,结合传统方法和网络手段的党员志愿服务平台——“志愿红满堂”。一是建设了“党徽闪亮”专题网站。实现了志愿者注册、需求信息收集和发布、活动报道、活动体会交流等功能。目前有5132名党员志愿者进行了注册并各自发布了服务报道,撰写心得体会7751篇。大学生党员对“一周志愿服务”项目的参与热情高涨,每个志愿者都有自己的故事,热情且全身心地投入到志愿服务行动之中。二是组建志愿服务队。通过调查摸底,掌握学生的意愿情况,实行自愿报名、分类对接的方式,构建了以1支校级层面的党员志愿服务总队和18支以学生党支部为主体的党员服务分队,实现了校院两级全覆盖。通过服务队的工作实现了服务项目策划、服务活动组织、管理、登记等功能。目前“志愿红满堂”已经建设成为华农党员志愿服务的重要平台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品牌。
2. 培育了一批党员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和特色项目。发挥华农在志愿服务方面的工作基础和专业特色等优势,华农重点培育在服务大型体育赛事、服务社区、服务三农等方面的特色优势项目,打造华农党员志愿服务品牌。一是大型体育赛事党员志愿服务队。2013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和广州马拉松赛事期间,华农专门成立由445名学生党员参加的党员志愿服务队,成为志愿服务团队的主力军,服务质量得到了运动员、观众以及主办单位的充分肯定。二是春运学生列车乘务员“党员专列”。组织并培训了950名学生志愿者支援广州铁路春运,同时,为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成立了由140名学生党员组成的党员志愿服务队,春运时组建春运学生列车乘务员“党员专列”。三是党员博士团服务“三农”。暑假期间,专门组织了7支党员博士团队伍赴省内外开展“三下乡”社会服务活动,他们利用科学技术为当地农民送去种植养殖技术及农业生产方法,得到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此外,还组织了100支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累计1000多人参加支教、扶贫、调研及科技支农活动,覆盖广东省内大部分乡镇地区及贵州、云南、河南、甘肃等省外贫困地区。四是特色专业服务项目。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开展各具特色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如食品学院的党员志愿者开展了以“食品安全进社区”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信息学院组织100名学生党员组成“IT先锋组”,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计算机维修、电脑知识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外国语学院学生党员与小学结对共建,提供课外辅导、兴趣小组、英语沙龙、宣传板报等教育服务;人文与法学学院组织学生党员担任地铁文明乘车志愿者,向市民倡导社会公德文明乘车等。
3. 开展了“一周”志愿服务。以践行宗旨、增强党性、锻炼能力为目标和要求,倡导全校大学生党员关注群众、关注民生、关注弱势、关注环境,每年至少开展40小时(一周)志愿服务。目前,5132多名学生党员注册参与“党徽闪亮”党员志愿服务行动,累计服务时数超过17万个小时。
4. 建设了一批党员志愿服务阵地。目前华农已与省内外47个街道社区、乡镇、教育事业单位等签订《华南农业大学红满堂党员志愿者服务协议》,合作共建“红满堂”党员志愿服务站,已经建立103个党员志愿服务基地,有效地拓展了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阵地建设和服务对象。通过开展长期合作,将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从最初的扶幼、助残、敬老等公益性活动逐步向基层支部结对共建、参与社会性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科普文化传播等更广阔的领域拓展,推进党员志愿服务的常态化。
5. 形成了一个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机制。通过项目的组织实施,形成党委书记牵头抓落实,组织部门统筹协调,团委部门主要承担,各有关单位和学院相互配合,社会单位合作共建,学生党员全面参与,带动其他学生踊跃参与的工作方法和制度机制。今后华农会将志愿服务这项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校党委定期研究这项工作,主要的组织实施和监督工作将由校党委组织部以及校团委负责。
(二)主要成效
华农通过书记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增强了综合素质。按照项目的要求,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素养,较为深入地了解国情民意,增强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意识,锻炼了实践能力,增强了责任心和党员意识。项目得到师生员工和社会的好评,《广东党建》等多个媒体作了专题报道。
项目实施难点及对策
据调研组了解,华农这个项目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服务上的短期化,组织上的行政化,方式上的形式化,结果上的任务化等等问题。针对这些可能产生问题,华农建设了具有管理功能的服务平台;结合学校特色打造具有较强生命力,可以持续开展的品牌服务项目和服务队;结合党员教育管理制度,规定了服务时限;主动与社会组织合作建设了固定的服务阵地;最重要的是,华农是朝着形成一个可以日常化的运作机制的方向来做这项工作的。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华农克服了单纯以“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因为华农一开始就是有运行机制的保障。那么,问题就在于,华农这是一个项目,如果今后不开展这个项目了,华农的大学生包括大学生党员的志愿服务是不是能继续很好的开展。2012年六个一工程项目,也遇到这个问题,后来华农把它制度化了,制定了《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预备党员党性锻炼实施办法》,现在执行得很好。所以,华农认为,解决问题,就是要把好的做法、经验制度化,这样才能真正培养起健康的工作环境,才能可持续发展。最近,广东省委组织部正在起草《广东省共产党员带头开展志愿服务暂行办法》,上级部门这种项目化、制度化,建立长效机制的思路和做法,指出了华农解决问的方向。
项目实施意义
调研组认为,本书记项目实施的意义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
1. 提高了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增强了综合素质,做到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党性锻炼的“无缝衔接”,提高了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在校学生重视实践锻炼、勇于担当、努力成长的自觉行动,营造了良好的成长成才氛围。
2.使华农对高校党建工作既要善于运用科学的实施形式和载体,同时还要及时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也是华农对党建工作“做实、做深”,提高科学化水平的进一步理解。(谢欣欣、韩丹)
(责任编辑: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