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发明“体热充电宝” 中科院专家:难实现
原标题: 大学生发明“体热充电宝” 中科院专家:难实现
新京报讯 (见习记者 张婷)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二学生林刚发明的“体热充电宝”引发热议,该设计不用插电,只需手握充电宝即可给手机充电。林刚称已有多家风投公司表明投资意向。不过,众多网友质疑其违反基本物理常识。
出生于1994年的林刚现就读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管理专业。他表示,他最初是受到加拿大女孩发明体热充电手电筒的启发,从去年10月底,他开始着手发明“体热充电宝”。
据林刚介绍,这种技术利用温差发电效应,只要设备一头是热的,一头是冷的,即可转换成电能。按照他的想法,“体热充电宝”是利用人体手掌温度与充电宝(一般为室温)之间的温度差,通过固定导电元件对手机进行充电。
经过多次试验,今年7月中旬,林刚完成了“体热充电宝”的初步设计,向知识产权局递交了专利发明申请材料。目前,专利申请还未获得批复。
8月6日,林刚在“启迪之星2014创业营南京站”活动中介绍了自己的“体热充电宝”发明。据他介绍,已有清华科技园的两家风投公司找到他,目前在接洽中的投资公司有四五家。
质疑
温差不够 电压不达标
林刚的发明被媒体广泛报道以后,引来众多网友质疑。据多家媒体报道,林刚曾表示其充电宝样品的热电转换效率可达17%,只需2小时即可将苹果手机充满。
人大附中物理教研室高江涛老师说,该发明理论上可行,但操作中存在难题,集中于人体与室温温差不大,以及热电转换效率低两方面。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邓列征则表示,“这个很难实现,现在所有试验过的温差发电材料的温度系数都十分不理想。”目前的温差发电材料每一度温差只能产生几毫伏的电压,而为手机充电需要5伏电压,体温与室温的温差最多十几度,产生的电压会低于手机充电所要求的标准电压。
回应
正在不断试验完善充电宝
对于热电转换中的温差不够及效率问题,林刚昨日表示,这的确是整个发明要攻克的最大难关,现阶段这两个问题没有解决,“还在不断试验、改进中,希望元旦之前可以把温度差和功率的问题解决。”
此外,他表示,他并没有提过充电宝样品的热电转换效率可达17%,目前最新的数据显示转换效率约为10%左右。“我没有肯定地提过这些数据,某些细节被媒体夸张了”。
“面对质疑,我是比较谦虚的。希望懂行的朋友多给我指点,也多给我时间,将充电宝慢慢完善。”林刚表示,会邀请相关专家共同参与后续试验。
(责任编辑:UL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