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 不如中学生
据中新网报道,《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8月15日在湖北宜昌正式发布。《报告》集中反映了近年来中国青少年体育领域的基本状况和主要进展。作为其中一大看点,多项身体素质检测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不如中学生。
在多项运动项目中,中学生的数据目前都已止“跌”并逐步回升,但大学生耐力素质依然持续下降。
《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15日在湖北宜昌正式发布,该书被认为是中国"青少年体育蓝皮书"系列的开篇之作
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员、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冯连世在会上表示,2015年1月至4月,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走访了31个省区市,1263个街道和乡镇,总共5万余户居民,收集了53401个青少年的相关体质、运动数据。准备在未来数月内,完成最新的全国青少年体育运动和体质报告。
“自从07年颁发中央7号文件,全力提高青少年体质以来,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持续下滑20多年的势头有了改变。”冯连世说。这些“改变”包括大部分指标“止跌回升”,个别指标甚至出现了“持续上升”的趋势,与中学生相比,被“改变”的大学生则相对较少。
有数据显示,从1985年到2005年,各学段学生耐力素质成绩出现下降,在2010年,7~18岁各学段学生耐力素质止“跌”并逐步回升,尤其以14~16岁年龄组最为明显;但大学生成绩持续下滑。
漫画/朱慧卿
而直到2014年7月,教育部在介绍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筹备及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有关情况时表示,大学生体质健康下滑趋势仍没有得到遏制。
作为《报告》的主编之一,郭建军对于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备人才要与学校教育联系起来,同时还要广泛地利用社会资源和海外资源来促进我们自己人才的培养。”他表示,以后《报告》会考虑将其他国家先进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编写进来。
为了更好地发展青少年体育运动,郭建军倡议,未来的暑假可以办“国家青少年体育活动周”,在活动周内免费开放体育场馆,组织体育活动,安排专业志愿者对青少年进行体育教育和指导,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情况下,提高青少年的运动时间和品质。
思考:大学体育成绩和毕业证挂钩,能否改变下滑趋势?
2014年7月8日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表示,已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标准”规定,学生体育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即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
如何把学业成绩压力转变为动力?首现需要提高体育育人的意识。我国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不注重体育锻炼是重要原因。现在高校的体育课,大多数仍然留停在以竞技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大一统的必修课上,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强。
可见,要增强大学生体质,就必须增加大学生的运动和锻炼时间。这就需要大学强化制度设计,引导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大学应增加体育课的必修学分,减少体育课的选修学分。此外,大学应增加和扶持体育类学生社团、俱乐部,吸引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让大学生在精神上、兴趣上热衷体育锻炼。
(观察者网综合中新网、南方网、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