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大学男女比例失衡 或对学生成长不利
法制晚报讯 大一新生快开学了,一些大学公布了大一新生的男女比例,有些学校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遭到网友的调侃。比如,据报道,华中师范大学2014级新生中,女生所占比例为76.5%,男女生比例接近2∶8,这一比例让网友感慨华中师范大学是一个“女儿国”。
既然女生占据绝大比例的学校被戏称为“女儿国”,那么相对应的,男生占据绝大比例的学校就被封为“和尚庙”。有些以理工类专业为主的高校,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由于男女比例悬殊,就被戏称为“和尚庙”。网友在调侃“女儿国”“和尚庙”的同时,也在担忧严重失衡的男女比例会不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心理专家认为,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确实有不利之处,尤其是在自我概念的形成、择偶交友等方面。
学生吐槽
为了了解“女儿国”“和尚庙”里学生的生活状态,本刊分别选取了数位正在就读或者已经毕业于文科院校和理工科院校的受访者进行调查。调查数据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大学学业生活感到满意,但有近六成受访者不满意自己的非学业的大学私人生活,其中两点与男女比例失衡有莫大的关系:1.择偶困难;2. 男女生地位不平等。
最大的遗憾是大学四年没谈过恋爱
张露(化名)2007年毕业于某外语大学英语系,当时系里的男女比例近1:9。张露所在的班总共有三十个学生,男生只有三个。
张露表示,大学四年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交到男朋友。“我总在想如果当初选择进一个理工类大学或者综合类的大学,现在可能我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而不像现在依旧单身。其实,在我的母校,像我这样大学四年都没有谈恋爱的女生有很多,主要是学校的男生太少了。教室里、食堂里、图书馆里,到处都是女生,很少见到男生的身影。”
除了这一大遗憾外,张露还认为在“女儿国”生活了四年对自己的性格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张露说:“我以前也算是一个淑女吧,但是大学四年后,通马桶、换桶装饮用水、换灯泡、扛箱子,样样能干,完全转变成了一个‘女汉子’了。”
但正因为如此,张露认为,自己变得更加独立了,很多事情不会去依赖别人,而是亲力亲为。“现在大学已经毕业8年了,在生活上,很多事情自己都能独立解决;在工作上,男生能干的活我照样能干,所以工作上也很顺利。这些应该也是在‘女儿国’生活了四年的影响吧。”张露说。
不用选班花
因为班里只有一个女生
“和尚庙”里的男生也有他们的苦恼。吴希(化名)2008年入读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985高校,他们班有三十多位学生,却只有一名女生。
“这个女生稳坐四年的班花,而且这位班花刚上大一的时候,就被大三的一位学长追走了。我们班成了名副其实的‘和尚班’。”吴希表示,“在学校,由于女生少,男女生地位很不平等。”
“学校社团招新、导师的课题等,都会是女生优先。当然我们男生也不会在乎这些,因为本来就应该男生让女生。”吴希说,“虽然大学四年生活学习都是与同性在一起,难免会有一些遗憾,但是也有好的方面,就是专心于学术。”
“女儿国”里的男生难凑足球队
调查显示,“和尚庙”里的女生大多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表示满意,但是“女儿国”里的男生近七成不满意自己的大学生活,林强(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位。林强是某外语院校的学生,班里总共有三十多位学生,却只有三个男生。
“最开始有四个男生,有一个在大学刚开学的时候就退学了。本来还能住满一个宿舍,后来全班的男生都住不满一个宿舍了。”他表示,由于班上的男生少,老师格外重视,同学们戏称这三个男生为“吉祥三宝”。
“但是上课不能迟到,因为老师只要抬头一看就能发现哪个男生缺席了。”林强说,“大家都以为在这种文科院校的男生被当成‘宝’会很幸福,但是我们整天和女生在一起生活学习也存在很多问题。”
林强介绍,由于学院里的大多数班级里的男生都凑不齐一支篮球队,所以学院的篮球赛为“3+2篮球赛”,即一支篮球队由3个女生、2个男生组成。“我们连正常的篮球赛都打不了,那更不用说足球赛了,整个学院会踢足球的男生都凑不齐一个足球队。”林强说。
专家分析
“女儿国”里的淑女变成了“女汉子”,“和尚庙”里的男生苦于“僧多花少”,与综合类大学的学生相比,这样的大学环境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一些特殊的影响。
男女比例失衡可能影响学习生活
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作为语言类高校,由于语言学科本身的特点,该校女生居多。
北京语言大学宣传部部长高金萍教授表示,大学男女比例失衡可能会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一些影响。
高金萍教授分析,其一,在课堂学习中,男生女生之间的互补性学习会有所衰减。从教育角度来看,一般认为,男性与女性在思维方面各有其长,在男女比例较为均衡的班级里,男生与女生可以在学习中相互借鉴,补短扬长,这对于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对于学生与异性交往组成家庭,都有很大的益处。其二,在课外生活中,尤其是在学校、院系、班级的各类活动中,男生女生分工协作,各展其长,有助于学生们充分体会和张扬其性别意识和角色意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工作、家庭生活中找准定位,各司其职,比较圆满地履行其社会角色,更好地完成其社会责任。
综上两方面的原因,高金萍教授认为大学男女比例失衡可能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有:其一,在课堂学习中,比例失调的班级里,踊跃发言的往往是优势性别学生,由于男性或女性学生人数较少,他们在学习和发言中,往往出现寡言或无言的现象,竞争意识日渐淡漠。其二,在课后活动中,男女比例失调,导致一些体力竞技性活动难以开展;或者在活动中组织者刻意向少数性别的学生提供倾斜性帮助,导致活动的公平竞争性丧失。
据介绍,为了平衡男女比例,北京语言大学在历届招生过程中都鼓励男生报考各类专业,包括非语言类专业(新闻学、汉语言文学、国际政治、艺术、计算机科学、会计学等)。
此外,高金萍教授还表示,学校在招生和培养过程中,坚持男女公平、平等的原则,这对减弱男女比例失衡带来的影响很重要。
男女比例失衡或影响择偶交友
从青少年心理成长的角度,青少年心理专家王宾分析,学生在“女儿国”“和尚庙”里长期生活学习,可能会对他们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以及择偶交友产生影响。
王宾认为,首先,在自我概念的形成方面,也就是学生对“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的认识方面,可能会出现偏差。一方面,“女儿国”里的女生、“和尚庙”里的男生可能会不自信。从高中升到大学,这些学生身边的同性增多,同性之间的竞争增强,导致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不那么客观。比如,某位女生在综合性大学或者理工类大学学习,一直被誉为“校花”、“班花”,但是某天踏入众花纷纭的“女儿国”或参加工作后进入社会,与周围人对比后,这位女生会觉得自己其实不是特别的漂亮和优秀,也许就导致不自信。另一方面,“女儿国”里的男生、“和尚庙”里的女生可能会过度自信。他们的自信是来源于与一个极小的群体的对比。但是进入社会后,他们在与更多的同性进行竞争中,可能会受到打击和创伤。
其次,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大学生处于青年时期,这个时期是对情感有需求、并培养爱的品质的阶段。但是不管在“女儿国”,还是“和尚庙”,学生有异性交往的需求,却无法实现。久而久之,如果产生极端情况就有可能:一方面,有些学生的情感需求会慢慢地变相从同性交往中获得,从而影响性取向;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不与异性交往,完全投入到学习中,有些学生在毕业参加工作后,有交往意识和交往需求时,可能在择偶的标准定位、与异性交往能力等方面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