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欧美非到大洋洲 侨胞们在海外筑起抗日长城

07.07.2015  13:39

        101岁华盛顿侨社元老陈达平向记者介绍航空救国券。(《南方日报》/刘蓓 摄)

        泰国侨领蚁光炎之子蚁锦桐在曼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南方日报》/张梓望 摄)

   编者按

  七十年八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微不足道,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却已是来去无数。1931年到1945年,华侨华人支持中国抗战,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尽管风刀霜剑几十个轮回,但他们“念祖爱乡”的精神,如同南粤大地处处可见的榕树一样根深叶茂。

  2015年5月—6月间,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南方日报和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组织的采访团队,在广东省侨办和中国(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支持下,赴多个国家进行“华侨与抗战”的专题采访。

  从温哥华、华盛顿到马六甲、曼德勒,我们以脚步串成遥遥万里的行程,以浓茶充实苦追深挖的日夜,令那些变得模糊的史实故事和逐渐远逝的赤子身影又鲜活起来。

  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这是中国抗战史的一个部分,是海外华侨史的一个部分,是广东华侨史的一个部分。广东作为海外侨胞最多的全国第一侨务大省,我们有责任充分彰显侨胞们所作出的贡献,让这非同寻常的往事成为历史长河中永远屹立的碑石。

  从今日起,本报推出《家国七十载 山河寸寸金》系列报道子系列“抗战中的海外赤子”,敬请垂注。

  2015年5月的母亲节,本报采访组赶上了在美国华盛顿由中国合唱团举行的音乐会。除了歌颂母亲,音乐会下半场演出转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主题。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响起在座无虚席的大厅里。

  这场音乐会,拉开了当地华人纪念抗战的帷幕,各种活动和媒体报道异彩纷呈。连那些“90后”——以马里兰大学一批华人学生为主的年轻人,也在网络上开设纪念二战专栏,用英文向西方读者介绍华人抗战故事。中国驻美使馆副总领事张毅在大使馆向本报记者说,70年前,海外侨胞在毁家纾难之时,团结一心地支持祖国抗战。今日,大家的纪念也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和共同行动,是中华民族铭记历史、面对未来的希望所在。

  当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悍然踏进中国,故土硝烟四起,生灵涂炭。远在异国他乡的1100万海外侨胞,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慷慨解囊,乃至牺牲生命。

  从1931年的“9·18”事变后,千百个侨团侨社在“团结抗日”的口号下第一次同心携手,在海外组成了抗日救国的统一战线。研究资料显示,在1931年到1945年这段非常时期,全球成立了900余个专门抗日的救国组织。海外赤子们组成延伸到世界五大洲的海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中国抗战作出重要贡献。南方日报记者采访到101岁高龄的李达平,这位曾任全美福利总会主席的老人就亲身经历了这个万众一心的时刻。

   不能联合抗日则死

  海外侨胞早年出洋打拼,历经艰难困苦,甚至孤独地死在异乡。为了抱团取暖和壮大势力,各种侨团侨社应运而生。同姓、同乡、同行、同教、同思想,各国华侨社团共计约3500余个,相互之间有差异有矛盾,犹如千百条不同流域和流向的河溪。

  然而,遥远的中国传来炮响,打破了这种社团的平衡和平静。“日本侵略,山河变色。军阀割据,各省称王。列强瓜分,侵占海港。”在纽约市唐人街美国华裔博物馆里,这一段中英文歌词让我们恍如置身于那段悲伤岁月,感受到侨胞对家国苦难的牵挂和愤恨。

  1932年,十九路军在上海力挫日军。其中,200多位华侨组成华侨抗日救国义勇军也直接参战。海外侨胞闻讯无不热血沸腾,备受鼓舞。他们看到了希望,开始有组织地积极行动起来,在各国揭露日本侵华罪行,开展援助抗日的活动。这期间,团结一心渐渐成了越来越多侨胞的心声。当时的华文报纸《纽约商报》评论有言:“……在国内则入室有人,留海外则求生无地,处于今日之中国民众惟有两途: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联合则能抗日,不能联合则只有降日。”

  随着抗日形势日渐一日的紧张,海外侨社日渐抛弃各种成见与隔阂,整合社团力量,来支持中国的抗日。1934年4月,抗日名将蔡廷锴周游欧、亚、美、澳等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更是侨团团结的一次大行动。台湾旅美学者刘伯骥写道,当一路上宣传抗日的主张、控诉日寇罪行的蔡将军到达美国,纽约侨领司徒美堂亲自向各大城市的安良堂布置保安任务,并会同其他侨领联合组织欢迎活动。纽约各界侨胞组织了盛大欢迎大会,3000余人在码头迎接,空中还有3架飞机盘旋,蔡廷锴和侨胞们分乘300余辆汽车前往会场。那种阵势不仅令每个侨胞激动,也令其他族群人士感动。

  这一情景,记者在纽约得到印证,洪门致公堂仍保存着蔡廷锴访美时的老照片。侨胞陈美嫦女士给我们出示其父亲、衣联会元老陈金坚收藏的旧报纸,均有各大侨团“迎蔡”轰动场面的详细报道。这些海外华社对待抗日英雄的表现,显现出海外华侨社会对抗日的态度已经高度趋于一致。

  以陈嘉庚为首的南侨总会为例,它汇集了东南亚所有各帮派、各行业、各团体组织,领导成员有侨领、社会名流、记者、教师和基层群众的代表。美国旧金山的旅美华侨统一义捐救国总会,既有国民党右派参加,也容纳了美国共产党华人部、万国工人保险互助会三藩市分会等左派团体的代表。

  有军事专家分析,中华民族近代史为何如此屈辱,除了制度的原因之外,就是民众如一盘散沙。唯抗日战争,海内外炎黄子孙同仇敌忾,共御外侮。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觉醒,是中华民族命运的绝地重生。

   五大洲华人结成抗日救国团体

  欧洲也是法西斯肆虐的另一个地区,而侨胞们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仍然开展支持中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在“七·七”事变前,英、法、德、荷、比、葡、瑞士等国,以首都为中心的全国性的华侨抗日救亡组织已经建立。

  1937年“七·七”事变的消息,传到美国纽约后仅仅几个小时,在侨领司徒美堂等爱国侨领动员下,所有华侨社会团体联合建立了统一的华侨救亡组织——纽约华侨救济总委员会。

  美国当时最大的华侨抗日团体还有三藩市(旧金山)的旅美华侨统一义捐救国总会、芝加哥华侨救国后援会。前者直接统属的分会还有47个,遍及美国西部,甚至延伸到墨西哥、中南美洲300余处大小城镇。

  美洲的加拿大、秘鲁、厄瓜多尔和其他地区,也都分别建立了统一的华侨抗日团体。澳洲的悉尼,非洲的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南非等地,侨社也都组织了各式抗敌后援会、救国会。

泰国华人为抗战捐款情景。(《南方日报》/林旭娜 摄) 摄于纽约华裔博物馆

1938年3月,毛泽东在延安为海外侨胞题词。资料图片

  作为海外侨胞最为集中的地区,东南亚侨胞在抗日救亡的表现非常突出。1937年8月15日,新加坡118个侨团联合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陈嘉庚当选为主席,在32名委员中,粤籍委员有18名。另外,南洋著名的抗日团体还有:菲律宾华侨援助抗敌委员会,巴达维亚(雅加达)华侨捐助祖国慈善事业委员会,暹罗(泰国)华侨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及暹罗华侨慈善筹赈会,缅甸华侨救灾总会,越南南圻华侨救国总会等。

  鉴于抗战形势日趋严峻,1938年10月10日东南亚45埠筹赈会、慈善会和商会的168名代表齐集新加坡,组成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它作为东南亚华侨抗日救国运动的最高领导机关,领导数百万侨胞支援祖国抗战。

  至此,亚欧美非及大洋洲,侨胞们在海外也筑起凝聚各种力量的抗日长城。广大华侨密切关注祖国抗战局势。当皖南事变发生后,华侨纷纷谴责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团结抗战,成为加固国内的抗日统一战线凝聚力的一股力量。

   故事

   泰国侨领蚁光炎爱国忘身——

  “我虽死,尔等免用痛心,中国必定胜利!

  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抗日侨领,倾心倾力投入到抗日救亡的运动中,最终惨遭日伪暗杀。临终前,他留下了这样的遗言:“我虽死,尔等免用痛心,中国必定胜利!”他就是旅泰爱国华侨蚁光炎,牺牲时61岁。

  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南方日报记者来到位于泰国曼谷郊区的蚁光炎纪念堂。此处栽种的凤凰花娇艳绽放,这正是蚁光炎家乡汕头市的市花。

  在蚁光炎先生的雕像前,蚁光炎之子——82岁的蚁锦桐,为我们讲述了这位抗日侨领不平凡的一生。

   领导侨胞捐款超600万元国币

  6月的曼谷,雨季刚过。在这一城市郊区的蚁光炎纪念堂,小溪环绕,绿树成荫。

  蚁锦桐领着南方日报记者参观了纪念堂。在蚁光炎雕像后面的一幅照片中,身材魁梧的蚁光炎戴着标志性的黑框眼镜,穿着白西装,打着黑领带,照片正上方,“爱国忘身”的牌匾熠熠生辉。

  蚁锦桐说起了父亲的故事:“在他被暗杀时,我只有5岁。幸亏哥哥蚁锦中写的《蚁光炎传》,我才有了认识父亲的机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蚁光炎已是一位拥有湄公河出海口最庞大船队的东南亚商业巨贾,企业员工高达10万人以上。

  当时,抗日战争爆发的消息刚传到泰国,时任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的蚁光炎,立即组织侨胞投入到抗日救亡的运动中去。他慷慨激昂:“我们都是中国人,救国人人有责!”这句话也成为当时泰国抗日救亡运动响亮的口号。

  彼时,不少华侨青年要求回国抗日,蚁光炎一一为他们开具介绍信,并奉送路费。据估计,抗日战争期间,泰国回国参加抗日战争的爱国青年不少于七八千人,他们中的许多人为抗战献出了生命。

  蚁光炎号召侨胞们抵制日货。他以身作则,不顾经济损失,下令自己的船队停运日货,各家碾米厂禁止向日本出售大米。抗战需要金钱和物资,蚁光炎倡导素餐过年,带领华侨认购救国公债。滇缅公路开通之后,蚁光炎带头捐献卡车,组织发动南侨机工回国抗战。据记载:蚁光炎先生领导暹罗(泰国)侨胞献纳捐款,总计超过600万元国币。

  为了考察国内局势,1939年5月,受国民党广东省政府的邀请,蚁光炎冒着生命危险回国。他在广东省首届参议会上,报告了泰国侨胞抗日救国的情况,并就“保护归侨”和“救济民众”两个问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这一次他回国历时5个月,往返行程两万多公里,一路捐款捐物。蚁锦桐说:“我觉得,他的动力应该就是爱国信念。

   被日伪暗杀 万人自发公祭

  蚁光炎坚决抗日的立场和行动引起了日伪的注意。汪精卫派遣汉奸到泰国,对蚁光炎进行威逼利诱,要求其停止抗日。

  蚁光炎当场痛斥了汉奸一顿。亲友考虑到安全问题,劝诫他夜间最好不要出门,蚁光炎大义凛然:“职责所在,怎能辞卸!

  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1939年11月21日晚上,在曼谷耀华力路,蚁光炎准备接外出的妻子刘若英回家。就在此时,埋伏在附近的日伪杀手冲了出来,对着蚁光炎开了4枪,均击中背脊要害。倒在血泊之中的蚁光炎对夫人说了最后一句话:“我虽死,尔等免用痛心,中国必定胜利!

南方日报

  “至今,父亲被暗杀时的那件血衣,还存放在北京的博物馆。”蚁锦桐说,后来母亲在一张与父亲的合照下写下这样的文字:“君为国死,英为家存。痛夫抚儿,忍度此生。

  蚁光炎被杀害消息迅速传遍海内外。世界各大通讯社,尤其是中国、泰国和东南亚各国的新闻媒体,都在显著位置进行了报道。由中国共产党驻渝机构主办的《新华日报》,11月23日以醒目的大标题报道了蚁光炎被杀的消息。消息指出:“蚁氏在暹,素为华侨所敬仰。抗战以来,贡献甚大,此次竟遭毒手,闻者咸为愧惜!”听闻蚁光炎被日伪暗杀这一噩耗,泰国和中国国内上万人自发悼念这位爱国忘身的的著名侨领。

  蚁光炎逝世后,蚁锦桐建造了两座纪念堂,一座在曼谷,另一座在家乡汕头。如今,汕头蚁光炎纪念堂成为了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见证

  华盛顿101岁侨界元老追忆侨社支援抗日往事

  “凡50人以上者,

  莫不纷纷组织救国会”

  今年已经101岁高龄的李达平是全美福利总会原主席,在他传奇的一生中,共参与创建了美国华府地区四个重要社团,而其参与社团活动的最初起点,即是加入因抗战而建立的美京华侨“抗日救国会”。

  日前,精神矍铄、每日仍自己开车外出的这位侨社元老在华盛顿接受了南方日报专访。

   成立华裔青年社宣传抗战

  李达平出生于广东省台山缠溪村委会长发村,17岁随祖父移民到美国。“七·七”事变发生后,美京华侨快速反应,成立“抗日救国会”,刚到美国的李达平立刻加入工作。他记得,当时抗日救国会每个礼拜组织一次捐款,每一次都会详细做好记录并提供收据。

  为发挥青年华侨在宣传抗战方面的作用,1938年,李达平与几位志同道合的青年成立了华裔青年社,被选为该社首届主席。他立即组织瑞狮团等各种文化活动,宣传抗战、筹集捐款。

  李达平拿出1946年版的《美国华侨年鉴》指着《美国华侨与抗战建国》一节解释,当时“旅美各城镇之华侨,凡有50人以上者,莫不纷纷组织救国会,捐输救国,努力宣传。计全美华侨一共成立大小救国会95处”。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正式对日宣战,血气方刚的李达平立即加入美军,奔赴抗击法西斯的战场。

  至今,李达平仍念念不忘在前线牺牲的两位同村乡亲。他们一同加入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没想到一个在出发的半路上遭遇德国潜水艇袭击牺牲,另一个也在前线被炮弹炸死。

   一直珍藏当年的航空救国券

  李达平回忆,当时举办救国捐款,除了限额月捐外,每年又举行春节献金、“七·七”献金、劳军捐、购机捐、航空建设捐、买公债等,踊跃储蓄,目的是多募集捐款,为国内抗战提供经济后援。此外在侨社中,不论遇有吉事丧事,或宴会,无不特别捐款救济祖国难民。

  “华侨都非常爱国,他们大多数都是洗衣工、餐馆招待、矿场劳工等底层劳动者,并没有太多余钱,但捐款时毫不吝啬。当时每一个饭馆、洗衣馆门口,都有抗日救国会设立的捐款箱,甚至连乞丐也都慷慨捐款”。

  李达平专门找出自己珍藏的全新“航空救国券”并解释,当时为响应孙中山“航空救国”的号召,众多华侨花钱买下这些面值50美元的“航空救国券”,他们并没有想到有一天要高价值兑现,而是一心只想尽微薄之力支持民族抗战,这些“航空救国券”如今已经成为了收藏家们争相收藏的珍贵文物。

  “通过实物,我们会更好地铭记历史,它们活生生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也见证了海外华侨对祖国无私的爱。”老人家说。(林旭娜 林亚茗 黄学佳 洪奕宜 曹斯 刘蓓 章娟 申婉婷 马敏之)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部署做好元旦春节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