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有一班保洁“机器侠”
大洋网讯 来到广州的CBD,高耸的大厦和人头攒动的商场呈现出现代都市的繁华,与之相匹配的,周边路面干净整洁、环境优美。这背后正是天河区机械化保洁的功劳:大型洒水车、重度污染洗扫一体车、小型高压冲洗车驶过,道路焕然一新;漂浮垃圾自动清捞船将水上垃圾“一网打尽”,而城管环卫工也不再是单纯地做体力劳动,他们更多的是变身“技工”,搞起“发明”。
“机器侠”水陆保洁显身手
“今年将投入近2亿元购买800多台环卫保洁工具,7米宽以上道路保洁将基本实现机械化。”今年广州市“两会”期间,天河区负责人透露了“大动作”。这意味着,在全区现有主干道保洁机械化率达100%的基础上,机械化将实现全面深入内街内巷。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天河区明确提出今年道路保洁机械化率将达85%以上。据了解,目前天河区共有洗扫车30多台,扫路车20多台,洒水车80多台。
路面清洗打磨机。
行走在道路上,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周边已有不少“机器侠”大显身手。其中,高压打磨清洗机用于高压磨洗人行道、广场污渍;洗扫一体车实现扫、洗功能二合一,作业无扬尘;紧凑型扫路机用于清扫人行道、内街小巷、景观带,尤其是在落叶季节清扫效果更好。口香糖污渍曾是困扰城市的保洁难题,现在也有了专业清除机,可及时高效清理广场、道路的口香糖污渍。
新型河面垃圾打捞船。
除了路面保洁机械化,在协同治水中,天河区城管局采用提升水上保洁机械设备,目前已引进了国内先进的自动清捞船4艘,机动船10艘,共有各类环卫保洁船51艘。与传统的人工清捞船相比,自动清捞船的前端配置了两个长达两米的可调节“拦截带”。自动清捞船经过的地方,水面的树叶、其他琐碎的漂浮物,甚至油污都会被拦截收集起来。以往的人工清捞船需要2名工人,一人负责开船,一人负责用网兜打捞,而自动清捞船上只需配备一名工人,负责控制船的行驶方向,根据河道的宽度调节“拦截带”展开的宽度。同时,这艘自动清捞船通过电力驱动,环保无污染。
小型路面清扫机。
机械化为保洁工作提质增效
“我从事环卫工作接近30年了,起初是扫地,后来逐渐走上管理岗位。那时的珠江新城周围还都是田地,如今高楼大厦遍地可见。”广州市天河区市容环卫第三管理所所长王凤丽说道。从业期间,她见证了城市的变迁,也经历了环卫工作从“一把扫帚一双手,最多加个垃圾斗”的人力作业到现在的机械化保洁。据了解,1990年,天河全区保洁面积171万平方米,实现8小时作业,人均保洁面积为1967平方米,垃圾日均产量仅284吨。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如今天河区保洁面积已达1300万平方米,垃圾日常量达到2500吨,人均保洁面积超过3300平方米,实现最低16小时保洁。“未来两年,预计新增30万~50万平方米的保洁面积。”天河区城管局总工程师胡昌峰表示,其中,金融城及二期,广氮社区就有10多条市政道路将纳入保洁范围。因此,必须通过机械化进行提质增效。
“预计今年5月底将新增395台机械设备投入使用,以高压清洗机器、扫路机和扫路车为主,下半年还会增加近500台新设备。”胡昌峰介绍,最终在全区21条街实现“五个一”的标配,即每条街最低配备“一台洗扫车、一台洒水车、一台扫路车、一批扫路机和一批高压打磨机”。目前,全区市政道路的车行道机械化作业率已达100%,随后将推进人行道和7米以上内街道路的机械化保洁。
据透露,天河区也在做“智慧环卫”,依托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对环卫保洁涉及到的人、车、物、事进行全过程实施管理,合理设计规划管理模式,以问题为导向,有效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提升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天河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车队监管系统、城市管理指挥系统和智能公厕的管理,都是智慧环卫的一部分,下一步将实现‘一张电子地图管设施’。”
小型河面垃圾打捞船。
环卫工逐渐转型技能型人才
当机器解放了双手,环卫工也开始了新的“转型”。他们除了使用传统的清洁工具外,还在学习使用各种机器,尤其是掌握中小型机械设备的驾驶操作,变身“技工”。
“我以前是开货车的,经过培训后,现在驾驶重度污染清扫一体车。”区环卫三所的环卫工黄师傅告诉记者,他已有20多年的驾龄,当时是第一批培训上岗驾驶重度污染清扫一体车。“这种车最多能装15吨垃圾,但驾驶时要保持10公里的时速,并且要靠着路边行驶作业,需要慢慢摸索。”黄师傅介绍道。
在天河区环卫工的队伍中,90后杨欢欢也是一名成功转岗的代表。“我以前在超市做销售,后来从事环卫工作。”杨欢欢介绍,她在2016年入职时只是一名拿着扫把做清洁的环卫工人,后来通过考取驾驶证,成为驾驶小型机械三轮扫地车的一员,如今已经是司机班的副班长。近年来,天河区城管局通过举办“天河工匠杯”技能竞赛,推动工人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杨欢欢就拿过“工匠杯”的第一名。
除了工作转型外,心灵手巧的工人在实践中还搞出了各种创新小“发明”。“这个类似于千斤顶,可将集中停放的单车支撑起来,然后用吸尘器吸走单车停放区域内的垃圾。”五山街环卫站的吴薇曾在“工匠杯”比赛中设计出专门处理共享单车停放处垃圾的工具。这种工具由马扎下部的铁架和木板组成,只要将其放在自行车下脚踏右侧,就可将一辆自行车撑起,随即可对车下的垃圾进行处理。
早前,由于圆形的平面清洗器在作业时噪音大、污水四溅,天河区市容环卫第四管理所的环卫工想出了在其周围包裹布条的点子,不仅降低了噪音,更防止了其在作业时将污水溅到行人的身上。随着“机械”和“创新”在环卫领域的应用,城区环境也将变得越来越好。
文/信时记者李丹 通讯员周海棠
图/信时记者 叶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