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定向降准”步调慎重 稳健货币仍留空间

09.06.2014  23:13

  中新社北京6月9日电(记者 魏晞)中国央行6月9日宣布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政令覆盖中国大约三分之二的城市商业银行、80%的非县域农商行和90%的非县域农合行。这是央行继今年4月25日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后,定向降准“第二只靴子落地”。

  不过此间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连续两次定向降准可以看出,中国央行政策选择步调慎重,对中国市场资金量影响面不会很大,领域针对性也比较强。此外,定向降准政策效果如何,需其他政策和机制相配合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就央行近期施政步调而言,稳健货币政策,仍留有空间。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9日对记者表示,总体而言,中国央行此次定向降准力度适中,在政策效应的选择上比较谨慎,与上一次定向降准政策保持了较好衔接。中国央行连续选择定向降准的谨慎态度,正是为下一步政策留好空间:如果政策适合、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就保持当前步调;否则,还可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合理调整。

  “从今天央行定向降准的力度看,更多是注重微刺激”,宗良表示,“这是一个明确的政策信号,为的是引导信贷资源支持‘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和小微企业”。同时,此次定向降准为政策覆盖的城商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较好发展空间,可以推动中国金融领域相对薄弱的城商行、农商行的发展。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对记者表示,定向降准是一项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旨在既要保持货币总量适度稳定增长,又要大力支持具有真实市场需求的产业和企业,尤其是对就业具有重要作用的中小微型企业。预计,此举可以增加至少3500亿元人民币的可贷资金,如果能够全部用于小微企业、三农和个人贷款,将对经济稳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但向松祚同时强调,定向降准需要其他政策和机制相配合才能发挥最大效用,重要的是金融机构应该调整激励机制,鼓励基层员工服务小微和“三农”的积极性,银行金融机构应该改变盲目追求做大做强的冲动,专心服务某个区域、某些行业,力求做精而不是盲目做大。

  “现在许多地方商业银行争相到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特大中心城市设立分行,抢夺大城市客户,乍看似乎是好事,其实必然助长农村吸储、城市运用,从而导致农村金融资源向城镇转移,不发达地区金融资源向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向”,向松祚直言,如果这种趋势不根本扭转,即使定向降准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小企业的问题。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认为,央行定向降准符合新常态下调控方式,此轮定向降准涉及大多数城商行和农信社,力度大于上次。但是,定向降准并非结构调整“万能药”,一来无法改变金融机构惜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阻的事实,二来无法改变存款创造后,货币流入产能过剩和融资平台等强势部门的趋势。他认为,政策发挥作用仍需释放改革红利。

  中国央行在此番宣布定向降准政策后也强调,当前中国流动性总体适度充裕,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没有改变,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