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年内第二次降准 专家:兼顾稳增长与调结构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4月20日起下调各类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中新网4月20日电(种卿)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19日)决定,自4月20日起普降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定向降准措施,这也是央行年内第二次降准。对此,专家表示,货币政策仍然保持中性、稳健,只是更加注重松紧适度,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此外专家认为,此次降准突出了“定向”,兼具了稳增长与调结构的作用。
货币政策仍属中性、稳健
此次降准是央行年内的第二次降准。此前的今年2月份,央行于羊年立春之日宣布降准,决定自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据推算,此次央行下调1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释放的流动性至少在1万亿以上,考虑额外定向多降的部分,释放流动性规模约1.3万亿。
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表示,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起到两方面作用。
一是释放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在外汇占款少增约1万亿元人民币的背景下,普降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大致可以对冲外汇占款少增所带来的影响。因此,货币政策仍然处于中性状态。
二是提高货币乘数。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后续影响在于新增存款可以按照更高的比率放贷,使得金融机构具备可持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能力。
谈及未来货币政策走向,陆磊表示,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更加注重预调微调。通过综合运用货币信贷政策,推动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他说,无论从实际融资成本还是流动性总量看,准备金率下调起到了精准对冲作用,货币政策仍然保持中性、稳健。
此次央行降准时点的选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范建军认为,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发布前后一系列稳增长举措就接连出台,为助力中国经济稳增长,降准已经势在必行。不难看出,本次降准也意在助力稳增长,为此前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落实做准备。
4月1日和8日召开的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出台了包括盘活存量资金、扩大社保基金投资范围、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等多项政策。4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对实施简政放权、财税金融、农业农村、对外开放、民生保障等方面38项改革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
定向降准 兼顾稳增长与调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再次明确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的支持力度,并对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表明了政府定向调控的指导思路。
专家认为,此次降准在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中突出定向调控,虽然降准幅度大,但是并不是“大放水”和“短期放水”。
18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31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系列会议上表示,“我们存款准备金率也有空间,我们的利率也没到零”,“但是调节要精心,不是说有空间就一定要用或者是用足”。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定向举措”是央行本次降准最“着力”一笔,对薄弱环节额外提供支持,兼顾了稳增长和调结构,相信这个政策如发挥作用,对经济增长将起到比较大的作用。
就在此次央行宣布降准的前两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前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考察并指出,实体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液,但光有肌体,没有血液,经济活不了。金融和实体经济应该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