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失母儿童群体调查:母亲出走不仅因贫困
原标题:湖南邵阳失母儿童群体调查:母亲出走不仅因贫困
两名“失母”姐妹拉着手走在路上。
“黄荆岭,石头壳,缺少水田,光棍多,讨十个媳妇,五个跟别个。漫山遍野的石头地里,长出粗粝的黄荆条。”这首民谣是湖南省邵阳县黄荆乡真实的写照。
“你妈妈不见了”,这是对当地孩子而言极为敏感的一句话。“无妈乡”是黄荆乡的另一个称谓,在黄荆乡有一百多个“失母儿童”。
对于黄荆乡“失母”现象的产生,人们普遍把根源归结于一点:当地的贫困是孩子失去母亲的一个重要原因,母爱的本能被贫困击溃。黄荆乡所在的邵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湖南省十九个贫困县之一。像其他贫困地区一样,在土地资源的贫瘠与打工潮的不断影响之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连年增加。
然而,本报记者近日走进“无妈乡”才发现,驱使母亲出走的,绝不仅仅是贫困那么简单;该承担责任的,也绝不仅仅是那些母亲……
本报记者 邓小波
湖南省邵阳县黄荆乡的闻名,跟一群妈妈出走的孩子有关。据统计,该乡在校的“失母学生”131人,其中母亲逃婚与改嫁的有116人。
妈妈走了,100多个孩子如野草长在乡间
4月14日上午,黄荆乡青山完小走廊里,8岁的二年级学生军军站在记者面前。27摄氏度高温,他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热得满面通红,汗珠不停地从发际滚落。
去年11月,军军的爸爸病逝,妈妈说要回贵州娘家,谁知,竟扔下他一去不回。季节变换,再没有人提醒他加减衣裳。更何况,这件咖啡色的羽绒服是他最体面的穿着,是一位爱心人士送给他的。
军军说,热倒不是特别难受,最难受的是饿肚子。“饿得厉害的时候,我最想妈妈,可是想她也是空想,肚子更饿了。”
而五年级的志明清楚地记得,7年前的那个中午,妈妈走前给他煎了个鸡蛋,交代6岁的他“照看好家,别让小偷偷了东西”。
志明的家坐落在一个山坡上,屋子里破破烂烂。记者反复打量着这个女主人离开前交代儿子小心看管的家,没有发现任何一件价值超过50元的东西。
但其实,在11岁的汪斌和小杰眼里,军军和志明是值得羡慕的:“他们的妈妈把他们带到七八岁才走呢!”要知道,汪斌出生不到1岁,他的云南籍妈妈就丢下他和3岁的姐姐走了。而小杰的妈妈走的时候,他才8个月。他们从三四岁起就自己照顾自己,并开始帮家里干活。他俩告诉记者,对于妈妈,他们完全不记得长什么样子。
“我日后也会忘掉妈妈长什么样子。”13岁的小贵在一旁难过地插话。他的妈妈是四川人,6年前的一个午后,家里的牛不见了,妈妈说去找牛,就再也没回来。妈妈走后,小贵把妈妈仅有的一张照片藏在枕头底下,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干完家务,他都要拿出来看一会儿再睡觉。照片上,妈妈穿着红衬衫,笑得很亲切。
“昨天晚上,我再也找不到照片。爸爸说他烧了。”说到这里,小贵的眼圈红了。
这5个孩子的现状,不过是黄荆乡116个“失母儿童”生活的缩影。据介绍,由于贫困,黄荆乡不少男子只能从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方找妻子,但这些女子被娶回来后,由于忍受不了贫困等原因,又纷纷“狠心”抛下孩子出走。
青山完小是“失母儿童”最多的学校,校长刘向阳告诉记者,他们学校2010年合并附近几所村小学,400多学生来自7个村,其中78%是留守儿童。全乡131名“失母儿童”中,他们学校占了83人。这两年从数字上看,该校“失母儿童”减少到40多人,原因是有10多名“失母儿童”被爱心人士领走代养,有10多名升入初中。事实上,出走又回来的妈妈没有几个。
曾经有一次,志明以为他的妈妈回来了。他伤心地给记者讲,今年春节,他去姑姑家拜年,在县城一家小饭馆看见了妈妈。“妈妈当了洗碗工。我跑过去喊她,可是妈妈不认我。”他的姑姑心酸地告诉记者,是孩子太想妈妈,错认了人。
《世上只有妈妈好》,是每一个孩子都会唱的儿歌。小贵说他如今只唱这首歌的后几句:“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唱着唱着,他就会流眼泪。他给记者打比方说,他和那些失母孩子,就像野草一样生长在贫瘠的黄荆乡山间。
但让人格外感动的是,尽管被妈妈遗弃,尽管失去了母爱,但这些“失母儿童”心底依然只有爱没有恨。不久前,由邵阳市关工委组织的一场感恩教育报告会在青山完小举行。“虽然妈妈没在你们身边,但是她们给了你生命。”在主讲老师的号召下,孩子们流着泪,对着天空,连续喊了5遍“妈妈我爱你”。这一声声呼喊,揪痛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1 2 3 ... 5 下一页